人椅、盲行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互换角色体验,团队活动前相互支持、鼓励,分享感悟……2023年5月,青岛滨海学院文理基础学院2022级国贸专业“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主题班会”现场十分活跃。与此同时,全校近500个班级都在进行着主题相同,内容、形式、程序各异的班会。所有班会要求主题贴近学生成长需求,备课目标锚定育人难点,上课形式力求新颖丰富,学生密切参与互动,每周二下午全校同时开展。这就是青岛滨海学院的每周一次主题班会制度。多年来,在探索、磨合“周班会”思政育人的同时,青岛滨海学院党委不断抓基础、固根本,形成以扎实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多维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育人格局。
抓党建,强组织作用,推动思政育人落地生根
校党委以“围绕根本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明确5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1个分党委,11个党总支,38个党支部)及党组织负责人坚持党建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确保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成为服务和引领师生的“排头兵”,以党的建设成效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校院两级班子成员、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将党支部、党小组延伸至专业、学科、科研平台等“前沿哨所”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堡垒阵地”,打通党建育人“最后一公里”,使党支部和党小组成为凝聚力量的“主心骨”,重点把院系党组织政治领导、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贯穿到基层立德树人、教学育人等具体工作中。
守阵地,强师资能力,构建思政育人聚合机制
一是构建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学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做到“课程有标准,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二是构建“三标准”能力培养体系。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建设需求、特色和规律,分层分类构建“学院标准”“学科标准”“学课标准”三级能力提升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工作坊、沙龙等形式开展典型经验交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三是完善多维立体课程思政模式。一方面,激励优秀教师示范、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建立专业教师会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集体备课制度,完善专业课教师主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听课助讲的多维立体课程思政模式。
拓思路,强改革效能,提升思政育人工作成效
一方面,在“教”的层面做好“讲授”方式改革。一是学校统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大力推进混合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改革,通过PPT、视频、动漫等形式,深入阐释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二是用好“互联网+思政”模式,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课程思政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在“学”的层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思想基础,构建“1+1组合教学模式”。“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分为“主题探究+理论讲授”,主要采用问题导学法完成;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完成。“模式”在实质上表现为“问题+方法”“激励+引导”“体验+感悟”“自学+互动”“课内+课外”“知识+道德”。从更高层面概括,其特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激发心理驱动行动的积极心态,真正落实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多年实践表明,党建引领思政落实,多维探索思政育人,坚定了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在行动上,听党话,跟党走,主动、热情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意识显著增强。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积极响应政府部门号召,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收到表扬信、感谢信共计460封,奖状证书共计351个;2021年,面对河南省特大洪涝灾害,青岛滨海学院当地志愿者80余人第一时间参与抗洪行动,学校收到学子抗洪荣誉证书、表扬信77件,志愿行动形成新闻报道6篇。滨海学子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时代新人的应有担当。
(刘志明 易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