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治乱、减负、回归、破冰、立新—— “双减”重塑浙江教育新生态

网友投稿  2022-08-26 08:08:08  互联网

仙居县第一小学探索课后托管新模式,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后拓展课程和活动。
(本报通讯员 赵雪芳 摄) 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小学因地制宜,将“丛林穿越”融入校园,把校园打造成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本报通讯员 程 幸 摄) 衢州市衢江区横路初级中学构建了“行远”课程,图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改革担当精神传承馆。
(本报通讯员舒张雪夏 摄) 今年暑期,常山县天马街道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当地培训机构监管,督促机构做好防疫工作。
(本报通讯员 胡一辉 摄)

□ 舒玲玲

在童装馆探寻布料变身的奥秘,在体育馆开打“5v5篮球赛”,在空中菜园发起“寻宝行动”……对湖州市吴兴区中小学生来说,今年暑假可谓是玩出了新花样。

而在距此300多公里外的宁海县力洋镇,12名志愿者带着12门趣味暑托课程走进兴南小学,为村子里留守儿童的特长开启了更多可能。

城镇乡村、海岛山区,趣味盎然的暑托班在全省遍地开花。

与之相对的是,往年异常火爆的补习班,今夏销声匿迹,各地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从未松懈。“我们到社区、到农村、到厂房,一边检查一边宣传,对隐形变异培训‘零容忍’。”截至8月中旬,金华市“双减”工作督查组组长吴仲池已经参与暑期督查28次。

暑期托管服务与校外培训监管“两手抓”之余,省教育厅还设计推出“多彩暑假”系列实践活动,致力于让全省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多彩暑假。

杭州市青春中学学生沈一成功拿回了“假期支配权”。花半个月时间学一点感兴趣的舞蹈、文学鉴赏和口语表达课,其余时间也都由她自主安排。“去年面临小升初,我们早早地给她报名了语数英科4门补习班,再加上体艺类兴趣班,整个暑假确实过得很辛苦。”沈妈妈坦言,孩子忙得喘不过气,自己压力也不小。“去年光4门补习班就要2万多元,今年加起来也不过七八千元。”她忍不住感叹,“双减”确实给孩子和家长都减了负,亲子关系也和谐多了。

让育人回归家校,让学习回归校园。自去年7月开始的那场雷霆行动并不仅仅只是一阵风刮过,“双减”这项席卷校内校外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掀起轩然之变到达成新的平衡,正在重塑浙江教育新生态。

强监管下做培训 “稳”的是市场更是人心

“以前家长们帮着培训机构跟督查组‘打游击’,是机构的‘侦察兵’和‘放哨员’;现在他们转变观念,成为督查组的‘瞭望员’和‘强后援’。”“双减”政策落地后,吴仲池所在的教育行风监督组整体纳入金华市“双减”工作督查组,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巡查监管。一年后,金华交出了“联合执法检查963次,检查机构数量9448家次,查处违规培训典型案例270起”的成绩单。

过去一年里,全省各地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整治可谓重拳迭出,而最重的那记拳,无疑落在学科类机构压减上。为了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学科类机构“两转一注销”工作倒排时间表,各地纷纷打出专窗办理、“一人一机构”包干责任制、晾晒通报等组合拳,提前完成了100%压减的目标。

不断压实机构非营利性属性,实施政府指导价,开设监管专户,实行“一课一消”……培训市场越发“稳”下来,也“冷”下来。仙居县仅剩的5家转登为非营利性的学科类机构,开始思考后续发展,尝试另谋出路。到今年5月,除行知文理补习学校转向成人培训外,其余4家机构都选择注销,实现了清零。

记者了解到,“双减”前,全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9351家,到今年8月中旬,这个数据已经降至467家。绍兴、衢州两地已率先完成全市域清零。“剩下的机构也已纳入全方位监管,包括培训材料、从业人员、预收费资金、广告活动、培训服务合同等。”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浙江双减在线”应用平台上,学科类机构监管专户开设率已达到100%,“甬信培”“金信培”等各地资金监管系统也已接入该平台。

随着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持续压减,越来越多的县(市、区)已达成清零,学科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转型与出路问题便成为各地“双减”专班做好纾困服务的重中之重。“在前期‘营转非’过程中,机构曾缴纳过一笔公益基金。”在仙居县教育局“双减”工作专班负责人徐连弟看来,这让很多机构在面临注销抉择时犹豫不决。对此,绍兴用注销补偿政策给出了纾困之法。对于拟注销的机构,若前期所捐献的资金仍有结余,绍兴市教育局将对拟补偿对象进行资格排摸和资金匡算,确定最终的补偿额度,帮机构举办者减少损失。

针对转型后的体育类机构面临“需求激增但运营吃紧”等发展难题,省体育局联合部分银行推出预收款监管平台“浙里体培”和普惠性金融产品“浙体云贷”,帮助机构解决资金难题。为助力原培训机构教师“再就业”,各地纷纷开启招聘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多元就业机会。湖州市吴兴区就打破人事壁垒,特设专场招聘,使17名机构教师通过跨越式就业“直通车”顺利入编。

增减之外是质量 “活”的是方法更是思路

比拼劳动实践,参与诗词竞答,探访大自然和博物馆,坚持运动打卡……这个暑假,书面作业少了,实践体验多了,学生的假期参与感和体验感暴涨。其实不只是暑假,因为“双减”,“书面作业不回家”已成为新风尚。

从严控作业时长入手,“双减”迅速掀起了一场席卷各地各校的“作业革命”,“减量、提质、增效、多元”成为关键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设计出“作业健康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组了一支“作业管理天使团”,桐乡市春晖小学定制了作业管理版《家校联系册》……省教育厅也通过出台指导意见、推进作业改革实验区建设、对各学科作业本进行大修订等方式,统筹控量作业管理。金华的调查数据显示,“双减”下该市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长下降了69%。

解决好“写作业”的问题后,还要帮作业有困难的学生“答好题”。除了开发涵盖10门学科的5000余个作业微课视频外,我省还创设了“浙里问学”应用,在周末和暑期提供全天候免费在线答疑服务。截至8月初,全省就招募了1100多名暑期答疑教师志愿者。短短半个月时间,嘉兴市南湖区七星镇中心小学教师怀珠明就答疑超过520题。

“平时作业基本上都在学校里完成了,晚上我们可以全家一起去散步、骑行。”宋沙恒的大女儿今年刚刚从仙居县实验小学毕业,“双减”带给她的惊喜还不只是作业一项。“我女儿在晚托时段参加了合唱团,后来还参加了比赛,在县里、市里都拿了奖。”宋沙恒感慨,有了艺术体验后,女儿自信了许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共有438万名学生、32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一开始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后来经过实践与改进,就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

“双减”一开始,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就推出了100多门拓展性课程,并多次向家长、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改进课后服务。慢慢地,“菜单式”的托管课程更加丰富,高段的“1+X”模式移植到低段后灵活调整为“X+1”模式,课后服务也有了“长短课”,社团不再固定班额,“选课”真正取代了“抢课”……“乐学”基础上的私人定制课程使得采荷二小的托管服务吸引力与日俱增。

在课后服务提质扩面的过程中,社会资源也被广泛运用,包括有一定资质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和群团组织等。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士小学秉持“无边界共育”理念,积极打造校外大课堂,还利用大数据技术链接师资与课程,构建起“移动e学校”,实现了空间助学和泛在学习。

衢州通过构建群团助“双减”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学校“点单”、平台“派单”、群团“接单”、互动“评单”智慧化运行模式。“全市共有11家群团组织参与课后服务,累计开发校本课后服务精品项目3000余个,直接服务学生10万多人次。”衢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再加上跨地区教共体学校的共建共享,极大地拓展了优质课后服务资源。

“我市与杭甬越禾四地市组建了51对跨地区教共体学校,光共享的线上拓展课程就有55门。”该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结对的百余所学校间师徒结对教师数达693人,设立名师工作室95个,异地跟岗锻炼教师52人,示范课达676节,集体教研次数达616次,“有四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市中小学校,还有本市学校间各类教共体的常态互助,有效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变革全方位发生 “变”的是细节更是场域

培训和作业要“减负”,学习和成长却要“增值”。“学校主阵地作用得到明显增强,整个教育体系得到了重塑。”在金华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楼伟民看来,“双减”让学习回归校园,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提质增效要求。为应对这项系统改革,金华从考试命题管理、落实教师责任、教育督导考核、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等9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校内提质减负。

温州启动课堂变革深化行动,计划2024年年底前培育项目学习优秀案例300例、高质量课堂新样态学校100所。洞头区大门镇中心小学就设计了“四微”常态共享教研,致力于通过聚焦微问题、聚核微课例、聚联微智慧、聚力微评价,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杭州市上城区建立全域教研机制,在区内组建起20余个“研训区域链”以加强校际教研和教师联培,同时选派75名教研员和名特优教师,建立驻校教研专家团队,“一校一策”开展精准指导。

精研精备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形态。江山市中山小学前后两轮聚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断优化迭代项目化课程和作业,一年后发现,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不少家长发现,“双减”下学校没有成绩单,也没有排名表,常常是一个二维码或一套应用系统,对应一份长达数页的学生成长档案。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创新构建全息述评体系,建立“数字童年”智慧教育平台,为每个学生搭建了成长数据库,全景式呈现学生的成长过程。

而在温州市龙湾区,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几乎同步展开。国科温州实验小学创设了“行健娃”和“魅力教师”双评体系,学生上课发言、作业优秀、运动认真、午餐光盘等都能加分,教师工作态度、科研成果、师徒结对、辅导学生等也都有记录。“只有师生教育评价双改革,‘双减’才算真落地。”温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围绕评价主体建设、评价标准方法、评价结果运用等关键要素推进的区域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改革,在“双减”下得到了细化与升级。

去年一口气推出17个“双减”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的宁波,将“双减”下的教育评价改革细化到了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共包括71项指标211个观测点。不仅有学校的自查自评,也有督学的专项督查。在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俞冬伟看来,从最初的简单增加课后服务,到后来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方案,宁波的评价机制不仅有力地引导了区县和学校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也营造了宁波基础教育的新生态。

重塑教育新气象 “优”的是生态更是未来

“‘双减’下,孩子加入了羽毛球社团,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增多了,整体精神状态也非常好。”沈一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们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为关注。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更创造性地推出“健康储蓄银行”项目,科学规划体育锻炼扩容、作业减量、电子产品使用降频,由此产生的“尚健币”还可以在政教处“消费”。令人欣喜的是,一年后,学生的体质测试合格率由84.86%上升到97.87%,优秀率从27.24%提高到42.63%,近视率也不断下降。

校园里好玩的项目多了,运动的时间多了,劳动的机会也多了,即便是在课堂上,也有很多动手实践和自我展现的机会,学生们越来越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三门县沙柳街道中心小学副校长俞雪娇表示,所有校内活动与课程的设计都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成长性,“我们通过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每一个学生营造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

“双减”越是腾挪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各类拓展课才越有生机与活力,“五育”并举也就有了落地的土壤与机遇。“双减”前,校外培训机构庞杂无序,相当于在国民教育体系之外长出了一个培训体系。我们在当前形势下重新审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之问,就会发现“双减”其实迫在眉睫。

苦教育内卷久矣的家长也松了一口气。无论是接送难题的缓解,还是培训负担的减轻,“老百姓的焦虑情况有明显好转,教育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楼伟民表示,“剧场效应”减退后,该市老百姓学科类培训的支出下降了91.8%,“当然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还有待加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仙居建起了40个家校共同体、19所数字家长学校,依托“家庭亲子教育场景”,线上开设家庭教育专题,线下设立学校家庭教育基地,形成了“系统培训、精准干预、交互协同”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不少学校还和社区共同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成立了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徐连弟说,“双减”的根本在于重塑和优化教育生态,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转变观念,从“分数至上”回归“育人至上”,把教育的重心落在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发展上。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6-08/xw_4933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