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编者按: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应是人生好导师、情绪激励者、生涯规划师等。本期《前沿观察会客厅》特邀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共同探讨——
嘉宾:
林 莉: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俞晓东: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研究员
周 俊: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
副秘书长兼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
楼 红: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党委书记、
副院长,省特级教师
周凡之: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
潘云芳: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省特级教师
郭进贵: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教师,省特级教师
吴 婷: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教师
何群丽: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教师
主持人:言 宏
给理想教师画个像
主持人:怎样的教师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否给你心中的理想教师画个像?
林 莉:我想不同时代、不同视角的理想教师的画像是不一样的。我曾做过一个有关理想教师品质的调研,结果很有启发意义。在家长看来,好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拥有爱心、耐心;而在孩子心目中,好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公平;教师自身则认为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最重要。
从知识垄断的信息贫瘠时代到MOOC和人工智能“加持”的智能时代,教师的职业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尽管早前有研究者乐观地预测,教师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仅为0.4%,但要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替代的好教师,显然不能满足于批改作业、讲解知识点这些可复制的工作。如果说,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专业引领者的身份不变,那么,今天的理想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信使”,而是“引人成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引领提升自己,陪伴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觉得这个时代的理想教师,应该是“有时指导,常常帮助,总是陪伴”的那个人。
俞晓东:我认为理想教师应该是会教、会想、会写、有格局。会教,是教师的基本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会想,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想就是对自己每天平凡工作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工作,如此反思,每日必进;会写,是教师成长的标志之一,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非写不可;有格局,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没有格局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周 俊:这是一个流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教师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应对时代挑战、满足时代要求。当下人工智能已对很多传统岗位造成挑战,某些学校已经引入机器人开展教学活动。理想教师,一定是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应具有两个重要的特质,那就是爱与智慧。具有“教育有法,教无定法”的教育智慧以及“以心育心,以德育德”教育情怀的教师,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楼 红:理想教师的第一个层面是:做家门口的好教师,家长认可,学生喜欢。第二个层面是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师,有自己生存和成长的追求和能力,有对教育的纯真和热情。理想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做有爱和智慧的教育,具备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能点亮学生心灵之灯。
周凡之:我想能在学生心里留下痕迹的教师应该就是好教师。未来需要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其次应该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陪伴者。
潘云芳:我认为理想教师应该是“教者必以正、知行合一、育人育己、博学精艺”。“教者必以正”是孟子说的,意思是教育人一定要用正道正理。所以好教师必须自己要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才能用正道正理育人,这是对社会的责任担当。“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对教师们的要求,要育好人,教师要以身示范。“育人育己、博学精艺”,即教学相长,在教学生学的过程中,自己也要拥有可持续的学习力,只有拥有了可持续的学习力,才能博学精艺。
让教师成为一个自我导航的人
主持人:要成为理想教师很不容易,教师成长的关键是内驱力问题,成长归根结底是自身的事,教师自身可以如何努力,能否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谈谈?
林 莉:OECD学习框架2030提出,应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自我导航的人,教师也是如此。有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模型,认为教师的发展可分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阶段。也就是说,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是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能付诸行动。从个人成长历程来说,我觉得,找到好的同路人对克服惰性、坚持长期主义,真的很重要。除了正式的组织,像学校的春雨学院、青苗工作室等,这些非正式的团体都很好。一个进取、有着共同旨趣又相对宽松的非正式共同体,其积极影响不会给教师很大的压迫感,却能给予相互支持的力量。
俞晓东: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成长要靠自己,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成长的需求,那外部力量是无能为力的。教师自我成长的路径有很多,著名教育人李镇西曾经说过,如果年轻教师做到“四个不停”,想不成功都难。他说的“四个不停”是指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我个人认为,教师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自我监控能力,进而提高自我教学效能感,只有达到了这一点,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深度、有效度、有广度。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所以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好路径,也是好多名师成长的经验之谈。
周 俊:《大学》中提出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非常好的修行指导思想。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专业能力的提升,不要企图一蹴而就,而应持之以恒。健身如此,写作也如此。我的博士论文有29万字,这么大的篇幅,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的做法是分解任务。我要求自己无论如何每天必须写1500字,结果顺利完成了。每天更新,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应该成为教师打败懈怠和拖延,保持旺盛成长内驱力的法则。
周凡之:成长就是一个伴随痛苦的过程,并且人都是有惰性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持续激发自己内驱力的方式。内驱力的激发需要正向反馈,所以我想持续的内驱力需要我们合理地设定目标,制订行动计划,取得有效的成果,从而获得源自内心的满足感,产生正向的良性循环。
潘云芳:第一,教师要有强烈的需求,并确定清晰的目标。第二,有志同道合的不断成长的伙伴,他们的进步会激励自己的进步。第三,要有发自内心的教育情怀。只有有情怀,才能让自己心甘情愿地付出,才能坚持不懈地去发现、去创新,自然也就激发了自己的内驱力。
记得我刚刚工作那会儿,学校建议新教师每课写反思,我最多只能坚持写三课,之后就是应付。偶然一次备课时,我给自己确定了课堂教学达成的目标:在市级比赛中争取获得优质课一等奖。从确立目标开始,我自主琢磨目标达成的有效方法,写教学反思也就成了自觉行为。在这个目标达成后,我突然发现,优质课一等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自己的反思,自己对数学和教学的思考,以及自身对教育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写教学反思也就成为自己教学生涯中的自觉行为。所以,可见的清晰的目标,是可以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的。
郭进贵:我觉得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也可以说要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学习者,二是反思者,三是创新者。年轻教师要做好学习者,向书本学习,向名优教师学习,努力学,用心学;要做好教学反思,努力用笔记录思考内容;要创新,大胆进行理论实践,大胆表现自己的特色。如此,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才可以走得更加坚实。
吴 婷:教师成长特别需要环境。人就是最好的环境。在一线教学的我们常常会感觉疲惫,消磨了很多教育热情。那么,我们要好好建设自己的“后山”。当热情缺失的时候,需要智慧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后山”休养生息。
我观察到,优秀的人的“后山”中有三种“专业”。第一是专业阅读。阅读,尤其是专业阅读,让我们可以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第二是专业写作。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写作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第三是专业交往。像集体备课、教研课、论坛等这些都是专业交往,我们在集体交流中飞翔。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在“后山”更安全,更好地进行自我更新。
何群丽: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不能放弃学习的机会,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我自学参加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我终于投身于自己一直向往的三尺讲台。我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工作结束后,我都会复盘当天的工作内容,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第二天争取能够做得更好,也会肯定自己做得好的地方,鼓励自己继续保持。我相信只要保持热爱教育的初心,付出自己的努力,那么我们一定会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怎样的外部环境才能 激活教师的自我发展
主持人:教师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和自我发展。教师成长需要什么外部因素?
林 莉:怎样的外部环境才能激活教师的自我发展?我想,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可能离不开这四个要素:有规范、制度确保最低标准,有不断迭代的经验抬高实践标杆,有挑战刺激成长需求,有平台提供持续的精神和专业支持。其中,规范和制度不宜过多、过密;标杆是基于问题的最佳实践,应鼓励教师充满主动性的微原创、微迭代。平台提供专业支持和精神支持,决定教师的成长质量。挑战可能来自外部,但最终要变成自我挑战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成长。
俞晓东:教师成长确实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是名校教师成长速度快于一般学校教师的道理。影响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有很多,我觉得,教师能碰到以下这些,就是成长的幸事:碰到一位好导师(师傅),好的导师(师傅)可以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思想意识、做人做事格局;进入一个好的教研组,一个讲业务、有正气、善合作的教研组对教师的成长产生的正面作用很大;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学校组织对教师成长有帮助的活动,尤其是比赛活动,很重要,名师是赛出来的,只有通过大赛的锤炼,教师的基本功才是扎实的。
周 俊:的确,教师的成长需要平台的搭建,需要机制的建设,需要资源的注入,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校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让教师意识到,真正优秀的教师,除了外塑的因素之外,自我的修炼非常重要。我们要思考如何把外部的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等和激发人内在的自我修炼的动力做到很好的整合。
楼 红:教师成长需要有孕育成长的环境,比如同伴的互助、专家的引导、校本的研讨等。在相同的环境、相近的学生、相似的问题面前,校本研修是对真实共性的问题探究,对教师成长的帮助更有价值,对学校发展的意义更为深远。
要重视备课组的校本研修。离教师最近的专业团体就是备课组,研讨思考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包括一道作业题的解答、一节公开课的交流、一个教育细节的探讨等。优秀的备课组的同伴们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合作,有互相督促,追求对真问题的真研究。因此,教师成长有赖于同伴的丰富经验和实践智慧。
周凡之:需要注意的是,对正向反馈的认知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从学校角度也需要个性化地给予教师来自外部的正向反馈,持续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另外一方面,成长是需要有一个舒适的空间的,我们要适当地缓解教师的情绪压力,从空间和时间上,给予教师一个好的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潘云芳:教师成长需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有了确定的目标,才能有足够的动力采取行动并坚持下去。在目标不是十分确定的前提下,自我修炼需要很强的意志力,这时更需要外部平台来推动自我修炼的力量。学校领导要坚信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教师,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培养,要给教师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和岗位。做到“把好脉”(了解教师的特长、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学校的品质定位等)、“搭好台”(搭建各种教师成长平台,创建培养机制)、“唱好戏”(让教师站到学校的中央,成为主角)。
主持人:教师成长需要好的环境,需要学校文化、自由氛围、支持机制、展示平台、校本研修、知识管理等,更需要自己的内驱力。请嘉宾们给教师们一个成长建议。
林 莉:我们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周 俊:做拨动学生心弦的教师,过有意义的教育人生。
楼 红:教育是一次次美好的相遇,让我们彼此相融,丰盈自我,成就学生。
周凡之:找到让你最舒适的成长轨迹,陪伴你的孩子们找到让他们最舒适的成长轨迹。
潘云芳:找到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坚定地去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