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应有效运用听说整合教学这一策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鲁 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问题,激活已知,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
但是,英语教学活动中,往往更多侧重于听,缺乏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听说学习活动。笔者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围绕五大听说整合教学活动原则:整合语言技能、突出主题意义、搭建口语支架、创设主题语境、关注听说成果,进行了以说为主的听说整合教学实践。本文案例选自外研社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模块第一单元。
一、整合语言技能,有机结合听说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第一课时(以听为主),而第二课时(以说为主)则更多的是以语言知识讲解和简单口语输出活动为主。先输入后输出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原则,若能较好地整合听说活动,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因此,笔者将听说教学第二课时的课型定位为以说为主,引导学生基于语篇建构知识,在导入部分设置了以听促说的复述环节,更好地对语篇知识进行概括与整合。
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复现第一课时所学听力文本的人物关系和背景,并创设联系生活的主题语境——网站上的书评。学生根据网站上对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仙境》)书本的已有信息,通过复听第一课时所学的文本对话音频,补全网页中作品简介缺失的信息。
在复听基础上,学生根据结构化思维知识导图复述语篇主要内容并将所输入的听力文本内容应用于新文本进行语言输出,从而在听说教学第二课时中,听的技能得到巩固,说的技能也进一步提升。
二、突出主题意义,巧妙整合听说内容
听说教学的第二课时同样需要以主题为引领,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整合单元模块中的听说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等学习策略深化拓展对主题意义的感知和体悟。
教师根据A famous story(一个著名的故事)这一模块的主线和单元听力文本adventure(冒险)的主题意义,将第三单元的活动七听力任务改编成“分享书评,帮助补上书评欠缺的内容”。在这一环节,教师将故事简介的信息获取方式改编成T or F(正确或错误)的形式,学生根据听力音频判断故事信息的正误。在网站的书评界面中,只有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仙境》)这个大标题,缺少单个章节的小标题。通过复听音频,学生们尝试补上正确的标题。通过讨论分享,最终学生们确定教师描述的章节标题是Was it a Cheshire cat?(《那是一只柴郡猫吗?》)。
基于整合后的听说材料,学生在理解主题意义基础上发表各自对故事标题的观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主题意义的感悟。
三、搭建口语支架,充分给予表达自信
口语表达前,学生有必要了解并掌握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语法,学会应用与情境有关的功能项目和口语策略,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从而有准备地、自信地表达。
学生基于之前的书评信息得出结论:这本书十分受欢迎。他们关注到故事受欢迎是与人物角色塑造息息相关的。结合课本中的活动内容,学生通过听音频和讨论找到说话者重读的内容分别代表who(谁)、where(哪里),从而更清晰地理解发言者的语意,获取关键信息。基于重读的学习理解,学生跟读模仿部分听力文本,并通过具体语境感知过去进行时的语用功能。
四、创设主题语境,着力激发表达动机
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的关键是基于听说学习内容创设关联的、合理的主题情境,并围绕主题情境,创设基于学生生活体验、贴近学习实践的听说小情境。
学生基于书评的情境学习和阅读经历,尝试简单以adventure(冒险)为主题进行创作,并用书评的形式呈现。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依据关键信息呈现故事简介,在全班分享。通过运用想象与创造的学习策略,学生能更好地基于语篇,超越语篇,从而形成素养。通过创设主题语境,学生依据口语支架有话可说、依据口语学习策略有话能说。
五、关注听说成果,全面体现多维评价
在听说学习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不仅要重视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更要重视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丰富性。
在口语输出环节,学生需考虑三大方面:故事内容、讲故事方式和原创性。同时,在全班分享时,师生通过对这三方面给予一定数量的“星星”来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从评价结果看,口语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得到了较高认可,但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原创性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一学习过程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