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硕果飘香盈满枝 ——十年教育对口支援的浙江力量

网友投稿  2022-10-11 08:08:08  互联网


□ 江 晨 朱郑远

一省三地,东西万里。

东是浙江省,临着东海,位于长三角,下辖11个地级行政区。西是天山南麓,南疆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也是与之毗邻,地处内陆青海省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亦是西藏北部,居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市。

10年来,东西两地以教育为支点,在硬件资源、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的对口支援中展现出一片新天地:各地新(改)建校舍面积不断扩大,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组团式”教育帮扶不断升级,“互联网+”教学模式不断融入,当地学生升学率不断提升……“展现浙江教育担当,谱写扶智新篇章”的理想图景也在教育对口支援的“浙江行动”中不断具象化。

强基提质 软硬资源多投入

2017年,那曲市色尼区杭嘉中学建在了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作为浙江省“十三五”援藏规划中的最大单体项目,浙江援藏资金投入8000万元,政府投资1000万元。学校占地119亩,目前设有45个教学班。在这里,援藏教师一批批地来,基础设施不断增多,当地学生享受着良好的教育资源。办学第一学期,该校就获得了色尼区教学优胜奖,现在已是当地的一流示范初中。

不只是杭嘉中学,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那曲市浙江中学等许多学校的基本设备已逐渐完善。“在援藏项目资金安排上,指挥部认真落实‘两个倾斜、两个80%’的要求,坚持向基层、向改善民生和精准扶贫领域倾斜。2019—2021年投入对口支援资金1.81亿元支持文化教育事业,占援藏资金的17%以上。”省教育厅二级调研员张荣斐3年前前往西藏担任那曲市教体局副局长,今年7月,他圆满完成任务返杭。他告诉记者,随着教育资源的持续投入,那曲的学校不仅建起来了,而且越建越好:教室宽敞明亮、宿舍整齐干净、食堂“明厨亮灶”,现代化教育得到了广泛普及。

在青海省海西州,2010—2020年浙江省总计安排援青资金3.25亿元,新建、改建校舍12万余平方米,落实援青设备资金3336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海西州中小学办学条件。而通过“互联网+精准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成为智力帮扶的新亮点。

受疫情影响,青海省德令哈市的学校不能如期开学,但德令哈市西部(青南)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的“空中课堂”并没有缺席。来自德令哈市第五中学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王洪莹说:“我们将多姿多彩的世界通过屏幕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在网课模式下开阔视野。”

据了解,浙江省面向海西州4300名中小学教师开放之江汇教育广场,共享1200门网络课程、3万个微课等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同时策划推出“青鸟云课”在线一对一学业辅导公益项目,组织发动浙江师范大学的优秀在校师范生结对海西州各县(市)中学生。在教研方面,杭州第九中学与海西州高级中学开展“空中教研”活动,传输先进教育经验。依托互联网,“让海西师生在家中就可以接受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已不再是梦想。

新貌也在新疆域内呈现。近10年,浙江累计实施教育援疆项目200余个,阿克苏市多浪第一幼儿园、库车市阳明小学、新和县丽水小学、第一师高级中学……一大批高质量现代化学校在阿克苏地区和第一师阿拉尔市拔地而起,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的学校布局优化调整,缓解了教育资源缺乏、学位紧张等问题。

学校布局基本完成,办学软实力也要强起来。浙江坚持“扶智+扶治”,推行“领导+中层+教师”10人左右组团选派模式,各受援学校至少选派1名援疆副校长,实现“选派1名好教师影响几个班级,选派1名好校长影响整个学校”的组团效应。同时,创新探索“飞地办学”模式,如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与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阿瓦提县鲁迅小学与绍兴市鲁迅小学等10余所结对学校,实现校名、理念、课程同频。深度挖掘王阳明、鲁迅、陈望道等浙江历史名人的文化价值,在阿瓦提打造覆盖幼儿园到中学的“鲁迅”系列名校,在库车打造阳明小学、慈孝书院、应麟幼儿园,在乌什创塑南孔文化教育品牌,以此铸教育品牌、提教育品质。

承上启下 固本培元强根基

从江南水乡到西部草原戈壁,10余年时间,来自浙江教育系统的数千名干部和人才,先后背上行囊,万里驰援西部地区。

今年5月,阿克苏地区和阿拉尔市的5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学习。“整整3个月,我们浸润在浙江幼教专家分享的科学教育理念和经验中,收获非常大。”柯坪县阿恰勒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玛依努尔·阿不力孜兴奋地表示。

“定期学习旨在引导幼儿园骨干教师带着问题边学边研,形成常态化、高质量的研学氛围。”阿克苏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邹群霞告诉记者,在一年多的援疆过程中,她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阿克苏教育学院学前专业建设以及组织全地区的学前教研工作。浙阿基础教育大教研联盟成立后,许多活动都通过这一平台开展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共选派2100余名援疆教师,‘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实现学前到大学、职教到特教的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浙江援疆干部、现任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副局长蓝邓骏说,教研援疆打破了援疆教师的地域和学校限制,是在“组团式”援疆基础上的资源“再组团”,常态化、订单式开展巡回集中教研,实现从“帮扶一校”到“助推一地”的蝶变。同时,实施“领雁工程”、“青蓝工程”、“语润浙疆”计划等,联盟化组团支援,新构建“大组团”“大教研”“大帮带”“大联盟”“大育人”“大集群”“大闭环”七大体系,推动浙江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迭代升级。

增强当地教师“造血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除了“引进”骨干教师与先进理念,让当地教师“走出去”也是好方法。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那曲市每年安排100万元培训经费,选派20名那曲籍优秀教师到浙江培训一年,由浙江师范大学具体组织。“我们深入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活动,通过专家理论专题讲座、赴浙江学校实地考察学习和实践、赴相关知名企业参观访问等方式,致力于提升学员教育领导力、执行力及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与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张荣斐说。

在青海,2010年以来,共举办海西州中小学骨干教师等各类培训班40期,培训人员4070余人次,共计45批次浙江专家名师赴海西州开展送教活动,受益师生5500余人次。支教教师主动送教下乡,组织开展公开课和主题教研活动,结对当地青年教师40余名,进一步加强了两地间的教师交流。浙江援青干部、现任海西州教育局副局长林吉表示,浙江累计选派5批共63名援青教师在海西州长期支教,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并兼任州级教研员,多次赴乌兰县、大柴旦等地区开展示范课、听评课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助推数百名海西州教师教研水平提升。还组织海西州高级中学数十名骨干教师赴浙江有关学校跟岗学习,开阔视野,促进理念升级。

结对互融 办学工作有特色

今年7月27日,第五批援青教师正式出发。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封燕芳是唯一一名高校教师。到达海西州后,她发挥专业优势,助推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出发前她主动与当地学校对接,了解相关需求,提前进入新角色。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哲伟和陈宇,为我们打好了机电专业的基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退休教授章洪耗费心血为我们谋划图书馆建设……”多年以后,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洪德对来自浙江的支援教师依旧如数家珍。据了解,浙江省重点中、高职院校对口援建帮扶已经形成了“10+1”,即10所浙江院校帮扶1所柴达木职业院校这样一种组团帮扶共建的局面。

今年,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青海省参加6项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要获奖项目是机电和化工专业,这两个专业已经在省内闻名,每届毕业生都成为企业的‘香饽饽’,毕业生月薪普遍高于青海省本土平均水平。”李洪德告诉记者。

在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也成为“两翼齐飞”的发展名片。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省援疆指挥部等5部门,整合浙江60所职业院校和95家企业,采取“1+1+1”产教融合模式,支持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15所职业院校的60余个重点专业。

这两年,浙江援疆首次将教育援疆从普通中小学“扩容”到特殊教育,按照“多对一”“一校帮扶一方向”等方式,整合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和6所特教学校,组团支援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和库车市特殊教育学校,率先在新疆建成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在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中,浙江开特教援疆之先,选派首位特教援疆副校长,首个实施特殊教育“扩容提质”行动,首个开展特教“未来名师”培养计划和常态化“柔性援疆”,首个成立盲人合唱团和盲人足球队,首个推动阿克苏各县(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全覆盖……

在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浙江班”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这个只有41名学生的班级,除了体育和藏文课之外,各门学科任课教师都来自浙江。这个“浙江班”并不是尖子班,而是一个平行班,“最初不少学科成绩甚至在年级垫底。特意选择这样一个班级推进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让更多普通学生树立信心。”张荣斐告诉记者。

今年7月返杭的朱丽曾任“浙江班”的班主任兼英语教师。“教学中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朱丽说,通过积极引导,不少学生从一开始的抵触学习转变为乐于接受,虽然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但学习积极性不断加强。在今年的高考中,“浙江班”的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6-10/xw_4974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