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选择”中走向“优质”

网友投稿  2022-10-11 08:08:08  互联网


●任学宝: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第五届“浙江省功勋教师”;曾任杭州学军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现任省教育厅教研室党总支书记、主任。

要说10年来浙江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主旋律”,自然是课程改革。

其实,浙江从2006年就开始启动高中新课改,如何真正让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一直是改革的目标和关注的重点。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问题也一点点凸显出来:以往,中学都是平行分班,几十个学生的编入一个班级,学同样的课程,做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试卷,但是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对学科的感兴趣程度都不一样,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程度一般的学生“吃不好”,比较弱的学生又“吃不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兼顾、只能折中,学生也很难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怀揣着“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信念,浙江率先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重心是加强选修课建设,鼓励学生在校内选课走班,让高中生人人都有自己的课表,能有机会学习自己想学、有能力学、学得好且对实现自己志向有用的知识。于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率先尝试了选修课的走班教学,当时共开设61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从生活常识到学科拓展,应有尽有,为之后的走班管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14年浙江颁布了深化高考改革的方案,提出从2015年开始启动高考“7选3”模式。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有35种高考学科选择组合,更充分地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

2014年2月,杭师大附中在高一年级开始必修课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探索:语文、数学、英语分层走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分类走班;共设立了251个教学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班进行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变化情况适时提出调整申请。

当时,我作为校长,没有向有关方面请示就这么做了,比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提出必修走班教学超前了足足一个多学期。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做对了。但最初推行这套做法是有阻力的,教师之中有不少人感到迷茫,与传统的行政班教学相比,走班以后,学生流动起来,交往密度增大,不论是学业成绩还是人际交往上,大家都担心会变得“不好管”。

2013年12月底至2014年2月,短短两个月时间,我们多次组织召开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备课组组长、班主任等各层次教师会议,统一思想认识,从教育理念到实施细则,就连走班后回家作业谁来收、放在哪儿,我们都细细讨论了。

家长们也对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充满疑虑,毕竟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小白鼠”。为此,我们也反复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解释课改的理念和方案,介绍走班教学的科学合理之处,并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真切地感受。其实,第一次的家长会我不敢参加,怕家长们有意见。但事实上,为不同类别学生打造的选课走班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学生就能够用最适合的步子、最喜欢的方式、最擅长的技能介入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学会选择,寻找学习规律,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对此,家长们也都看在眼里。最终,学校的走班制度得以平稳实施,与家长们的认同和支持不无关联。

再后来,体育、艺术学科教师也提出要走班教学,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发不同的课程。于是,素描、中国画、尤克里里、足球、健美……这些课程应运而生。我们提出了“为学生今后美好生活而教学”的体艺教学理念,倡导让学生能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两项体育技能,为今后的幸福生活打基础。就这样,杭师大附中的“分层、分类、分项”的选课走班教学样态形成了。

从学校来到教研室的这几年,我走得更多,看得也更多。在我看来,实施课改以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在理念、路径和策略上对推进课程改革都做了系统规划,以“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为育人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一手抓课程改革,一手优化育人机制,成效明显。

这种“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的机制,使教育不断趋近“好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跑道,让教育在“选择”中走向“优质”。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6-10/xw_4975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