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在乡村。三年级时,11岁的我到缙云县长坑小学读书,印象中,学校虽然简陋但开设了很多兴趣小组,校园也因为音乐、美术等活动变得生动起来。12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回到了长坑小学,成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我发现这些年学校环境变化很大,尤其是在这10年里,缙云县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学校硬件提升了很多,不仅有崭新的教学楼、塑胶跑道,还有图书馆、文化长廊等,更重要的是每个教室都配置了智能白板。此外,不断增加的专职音体美教师让学校变得更加有活力、有个性。乡村学校的校园虽然不大,但漂亮的花坛、安静的读书角,处处都是风景。
2019年,我成为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学校位于胡源乡章村,距离缙云县城约25公里,依山傍水美如画。这里村民世代务农,出产毛竹、茶叶。虽然乡村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城里学校几乎没有差别,但我总觉得,从提升乡村教育内涵出发,乡村学校不该是城里学校的简单复制,乡村学校可以更美。
虽然乡村学校教育资源很少,但我们的村庄很大。于是,我提出“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养育一个孩子”,集结村庄一切资源改造校园,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村庄成为校园的一部分,我把村里小巷作为跑道,用村里闲置土地建起田园,也把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引入校园,形成特色社团和校本课程。在学校和乡村链接的“大校园”里,我带着师生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了解家乡产业,并培养学生持续思考的能力。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学生、教师才是校园的主人,要给予他们参与校园共建的权力。在改造学校旧校门的过程中,我征集学生、教师意见,组织了热热闹闹的“我心中的校门”分享会。我带领师生们搜集全世界各种校门的资料,举办了一场世界校门展。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中,师生们提出,希望校门是叶子形状的、是竹子做的,希望透过校门可以看到山与河,希望家人走山路接自己放学时可以在校门处短暂休息,希望校门在下雨时可以避雨,等等。而我最希望的是,通过校门可以跟村庄联通。在多方努力下,我们关于校门的想法都变成了现实。
现在,村里的老人都说“这学校越来越漂亮了,看着有希望了”。其实,在我们推进建设美丽校园的背后,是乡村振兴政策下美丽乡村的持续建设。我有信心,我们的校园会更美丽,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成长的学生,会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