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定山小学 李佳怡
前两天我接儿子回家,碰到一个同年级的家长,我们聊起自家孩子的班主任。他们班是一位任教不满5年的年轻教师,而我们班是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本以为她会心中有落差,没想到她喜滋滋地说:“相对于‘老教师’,我更欣赏年轻教师,因为他们肯努力,朝气蓬勃。”
攀谈后得知,他家还有一个哥哥,曾深受“老教师”的“毒害”,对“老教师”只能望而却步。
这让我这个教龄10年的老教师无言以对。
其实,在我们两个人的观念中,对老教师的界定是有偏差的。在我的认识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才当得上老教师的称呼。
而在这个家长眼中,以及社会的普遍认知中,仅以年龄界定“老教师”,也就是教龄比较长的教师。
有不少教师常以“老教师”自居,他们自觉经验满满,却自言精力有限,除抱怨工作落下的颈椎病,每日墨守传统的教学方法,漠视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工作对他们而言,只是混口饭吃罢了。
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从不落实“教学五认真”,而是推崇“三从四得”:从不备课、从不读书、从不钻研;得空就睡,得空就看(手机),得空就玩,得空就走。
他们的教案是从年轻教师那里抄来的,作业批改只完成学校检查的那部分内容,学校布置的集体工作要催促多次才草草完成……
当然,这类“老教师”在每个学校只是个别现象。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很多学校不自觉地将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定义为“老教师”。
一旦成为“老教师”之后,学校便会“放一马”,他们不再上公开课,不再“被听课”,不再被催论文。有了这些“待遇”,“老教师”会不自觉地带着“优越感”。
很多“老教师”从表面上看扑在教学一线,其实每天只是像老母鸡一样窝在教室里;他们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错一个字,罚抄10遍;为避免学生课间奔跑导致班级被扣分,他们就规定学生下课不能出去玩;一学期临近结束,家校本上总是重复写着“复习学过的所有内容”……
他们不仅自我边缘化,还经常言传身教地“指导”年轻教师,安慰他们“熬几年就过去了”,给初入门槛的新人带去负面影响。
如果说第一种“老教师”让人深恶痛绝,那么第二种“老教师”却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你看到的是他们压制学生的“敬业精神”,却没看到他们的教不得法;看到他们安定班级秩序的“良方”,却没看到他们控制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无尽痛苦。
他们因教龄长而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因资历老而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他们压根没有意识到,学生还处于义务教育的启蒙阶段,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最需要保护。
如果一名教师以“老”自居,倚老卖老,则意味着这名教师拒绝学习,“老教师”这个称谓已然成了专业成长的绊脚石。
师者之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老教师的“老”不应该只是教龄的叠加,而应该是知识的丰盈、思维的拓展、理念的更新。身为师者,应该胸怀炙热的教育热情,抱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赓续教育事业,给身边的年轻教师榜样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