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新范式

网友投稿  2022-03-16 00:00:00  互联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媒介走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数字创意产业领域重要的人才供给端,教育范式要迅速接轨媒介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设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来,将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的交叉融合。顺应智能媒体发展的趋势和数字创意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学院以培养数字媒体艺术复合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数字媒体教育形态,构建“政—企—校—社”人才联合培养及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致力于打造“人文、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新范式。

    融入产业,服务地方 

    定位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目标

    处在智媒时代来临的开端,一个“万物皆媒”的智能化社会正在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程序正在重塑媒介形态的表现形式,数字媒体艺术引领着未来媒介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征,对文化产业发展新兴业态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学科顺应趋势,把握智能媒体发展态势下的机遇与挑战,迅速作出教育形态与教育范式的革新。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围绕浙江省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杭州市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现实需要,依托杭州市一流学科建设和数字文化产业群建设,主导“融入产业,服务地方”的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以技术驱动创新设计体验为目标,加强媒介素养与人文艺术涵养,重点培养以数字技术应用与设计为核心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学院纵向打通本科生、硕士生的课程创新体系,横向整合社会各界优质资源、先进平台和业内专家,打通学科壁垒和专业边界,将智能媒介技术转化为产业、社会领域的创新性成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命题和产业挑战提供创意内容解决方案。

    人机融合,以人为本

    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媒介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由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所产生的媒介伦理失范问题已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对从事数字创意产业的从业者有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应对复杂的媒介环境的能力已成为当前不可忽略的教育环节,基于这个教育背景,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将媒介伦理责任、人机协同能力和人文艺术素养三个目标方向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新重点。

    学院在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坚守媒介伦理底线是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基准,也是媒体伦理教育的核心价值,涉及技术伦理和责任伦理两个层面。从技术伦理层面出发,学院帮助学生在借助智能媒介技术进行创意内容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信息素养,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辨别信息的来源、真伪和线索脉络,减少非真实、无效、虚假信息对获取事实真相的干扰。在责任伦理层面,学校高度关注智能媒体语境下数字媒体艺术工作者加强责任伦理意识的培养,引导师生树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从根本上防治媒介伦理失范。学院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与实践,为学生筑牢维护公序良俗的职责义务观念,承担起引导用户正向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职责。学院要求广大师生坚持信息真实性的网络基本准则,确保内容设计与传播环节信息内容的客观真实,不编造不传播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同时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也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学院将媒介伦理作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重要准则和底线标尺,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介生产和传播发展进程中的伦理问题,帮助师生正确认识机器和技术的局限性,牢牢把握智能媒介传播的主导权。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人机协同能力,以应对未来“人机融合”的发展新阶段,从教学出发帮助未来的数字媒介从业者处理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协作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人与机器之间“机器辅助、人机协作和人机合一”三种模式的渐进式发展。通过机器辅助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人机协作模式介入创意设计与传播的全流程,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技术促进人与机器的融合,在不同的协作关系中保持好技术与人之间的平衡关系。针对这一主题,学院除了加强数字媒介技术的应用,还着力关注人机协同能力的培养,以塑造“人机协同思维”为重点,注重发挥主动介入的作用,在数字创意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进行人为调节,一方面借助机器与技术的力量延伸智慧和能力,另一方面严格遵从信息传播中的媒体伦理准则,承担主流价值观塑造和公共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通过大数据、算法技术应对复杂内容的甄别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数字媒介传播是大势所趋,在应用智能技术开展传播实践的过程中,人的知识与智慧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为了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学院将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放在关键位置,除了在教学中注重专精数字媒介技术的培养之外,还高度重视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塑造,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为指引,加强“人本、人格、人文教育”的融合。针对数字媒体艺术独特性、多元化、前瞻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学院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意设计与内容创作中,不仅借助智能技术表达对未来媒介的思考与洞察,还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情怀。尤其在数字技术与人文社会相结合的领域,学院结合项目制课程学习,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收集一手资料信息,整合多媒介素材进行跨学科视角的研究与创作,将人文、艺术、社会等相关领域的人文素养熏陶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实践中,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全面扎实的人文艺术素养。

    艺科融合,创新实践

    引导数字媒体艺术智能化转变

    顺应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学院主动接轨“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与数字文化发展为立足点,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推动跨学科教学、矩阵式研创,旨在培养艺术与科技相通的复合型数字创意人才。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主要从优化学科体系建设、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三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向智能化范式转变。

    学院针对媒介智能化发展的“融合”特征,充分挖掘数字媒体艺术的跨学科属性,将“艺科融合”的理念注入学科体系建设,通过充分整合各专业优势资源优化学科体系。作为国内高校传媒教育的一个分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于智能媒介的发展形态,对现有的学科体系建设进行调整与延展,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协同育人。首先是增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艺术设计与技术伦理、计算机传播等交叉领域辅修课程,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新兴领域的新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其次是积极探索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场景棚内拍摄等领域的数字媒介设计与内容创作,将新兴媒介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再其次学院打通学科壁垒,加强学生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数字基础等方向的基础教育,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以感性认知、沉浸式体验与人文反思为教学关注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学院积极引入社会各界资源,打造“政—企—校—社”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一套双向流动的培养体系。首先,学院围绕新媒体传播、数字文化创意进行“政—企—校—社”人才联合培养及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开展合作交流,邀请来自深圳、上海、杭州等各地的知名企业及高校院所的企业负责人和一线专家等,共同搭建数字创意人才孵化平台,将社会需求引入高校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学院聘请产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实行学界与业界的双导师联合培养方式。其次,学院鼓励教师进入相关产业开展课题研究、走访调研和项目合作,及时掌握前沿科技发展和产业实践创新,更新自身知识技能水平,以提升教学研发与实践指导能力。“政—企—校—社”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不仅使学院成为产业人才的重要供给端,还充分利用杭州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拓展多元化的媒介实践平台,与2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共享人才校外实践基地,每学年对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进行筛选和考察,实行“双导师制”,由稳定的实习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活动。 

    此外,学院还依据自身发展特色,探索出了“跨学科、场景化、矩阵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学院增设智能媒体技术相关实训课程,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构建不同学科思维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跨学科课程体系。通过这类实践课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智能媒体技术,将它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学院的学科教育注重学生在人文艺术领域的培养,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开设社会学、美学、文学、伦理学等领域的辅修课程,鼓励学生从人文社科中汲取人文精神的养分,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设施上,学院建立智能化的教学实践中心,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交互实验室”“数字校色演播室”“影像编辑实验室”“声音创作实验室”等开展“场景化教学”,锻炼学生对智能化媒介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加强对媒介内容设计的感性认知,重塑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思维,运用智能技术和算法创新来拓展和重构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深入学习并掌握多元化影音媒介工具,培养不同衍生形态的创意设计、内容制作和视觉传播等数字媒体产品应用。

    教学方式上,学院借鉴各大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先进案例与经验,围绕媒体智能化的创新设计,基于学分制和选修课程实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项目制教学,将“研创工作室”作为实践教学空间。每学期根据创作命题开展“矩阵式”研究与创作,项目制团队协作为主,开办每年毕业设计主题展、阶段性社会服务成果展、每学年教学检查展等展览,旨在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掌握系统性研发设计思维与创新应用能力。学院围绕数字媒体发展趋势,着力培养“人文、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创新创意人才。

    (陈孟伟)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3-17/xw_498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