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朝军
这段时间,各校的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间,许多学校的多项体育项目记录被打破,一些学生也凭借着“小飞人”的速度或是“惊天一跃”的高度成为校园风云人物。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足以说明近年来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成效。
但更让人欣喜的是,各校运动会上的比赛项目越来越丰富多元,参与面也越来越广。一些学校的运动会直接变身为体育节、体育嘉年华、趣味运动会等,让人眼前一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这些都意味着校运会已经从项目局限、参与对象局限的少数者舞台转变为让更多学生获得成长的平台。
一方面,比赛项目的增加,注定会给更多学生提供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体育不仅仅只有竞技项目,每一个能够让学生喜欢、能够增强其体能发展的运动项目都应该受到运动会的欢迎,从而让校运会真正成为能让学生积极动起来、主动练起来的重要活动。这对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学校可以科学增加运动会的“花式表达”。例如,开展常设性的日常体育小竞技和小活动,还可以根据季节、体育教学内容、学生成长实际等,开设多样的“体育节”和“体育日”,做到既有展示又有对抗,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自觉增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出体质健康过硬的时代新人。
另一方面,学校体育的发展不能只体现在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而这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和善意。近日,在杭州市朝晖中学的运动会上,校长颁发了一个“校长特别奖”。获奖者是一名跑步能力较差的女生,她在大课间跑操时常常会落后其他学生两圈,但仍然能够做到“天天坚持、不走一步”。学校认为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全体学生学习,因此该名女生被授予“最佳体育精神奖”。这样温暖又别出心裁的设计值得很多学校学习。
不把运动会仅仅当作一场短期赛事,而是当作长期的“育人大课”,科学设计,渗透更多的育人理念,增加更多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只有这样,运动会上才能没有“局外人”,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大、更全面、更长期的成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