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学校承载着学生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年头,在学生眼中,学校就是指引他们走上人生旅途的光。在教育中寻找未来,在未来里描绘美好的蓝图。北海市第七中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思想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新生力量。
北海市第七中学于1994年8月建校,经过多年发展,现今学校师资力量充实,基础设施完善。2004年1月,学校正式获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
学校重点关注学生未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坚守传承民族文化的理念,提出“无梦想不七中,无奋斗不七中,无激情不七中,无成绩不七中,无幸福不七中”的立校精神以及“让学校管理更务实,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习经历更丰富,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教育服务更优质”的工作思路。
优化管理,奠成才之基石
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正是在多种制度多方面的作用之下,教育被赋予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日复一日发展壮大,最终走向辉煌。为此学校决议全面改革教学制度,实施更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
学校秉持着“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制度”的管理理念,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德育方面有班主任班级管理细则量化考核制度,教学方面有教师教学管理细则量化考核制度,学生生活方面有学生宿舍管理细则量化考核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对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等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精细化和精准化的管理为形成优良的校风、严谨治学的教风、积极向上的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良课程,磨成才之利器
除了管理制度的优化,学校更着力于课堂课程的改良优化,从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上完成改革。学校一方面促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融合,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另一方面,学校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引桥课程,即通过对初高中课程部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衔接,使高一新生对高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认识。
“引桥”之意,便是在高一新生学习新知识前进行引桥和搭建,对与之相关的前置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设计,可以让高一新生顺其自然地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开设的引桥课程,是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深入研究初高中教材,找准知识点,找到二者对接之处,复习拓展初中重难点知识,补充高中知识缺少的基础部分,让学生经历初中—初高中衔接—高中三个学习阶段,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引桥课程衔接内容广泛,几乎包括了学习的全部过程,而且,学校开设引桥课程是在暑假期间,通过现场教学或空中课堂教学组织高一新生学习。
多方面相互配合,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军事管理提升人本管理的荣誉感,以洗礼教育提升养成教育的仪式感,以社团建设提升素质教育的获得感,以自主管理提升生命成长的品质感,以智慧校园提升学校生活的幸福感。北海市第七中学的学子在这样的校园之中,描绘出了美好未来。
着眼民族,绘成才之蓝图
除了课堂课程,北海市第七中学在学生思想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十分的精力。为了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学校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入手,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的夺目光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为此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宣传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郁教育氛围。学校还组织相关科任教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学校德育处、团委组织各班主任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例如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托起强国梦”的民族团结专题运动会、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墙绘活动等。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累累硕果之后教育的长途还在延续。新时代的少年在北海市第七中学的教育下,终究会成为直击长空的雄鹰,腾跃大海的飞鱼,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上注入火热的激情、激发无限的勇气。
(许鑫滢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