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
“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新引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载体,高素质海外工程技术人员是其中的关键性智力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外项目工程师对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
职业教育是服务中国企业的坚强后盾。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以下简称“徐工集团”)经过10年的探索,形成了以职业综合素养为导向、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外语能力和“X”技能并重、同时融入中国文化的“双线一体化”海外项目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明晰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爱国情怀、掌握良好外语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海外人才培养新规格;校、政、行、企四方共同构建了党建引领下的组织、资源、制度、知识和文化“五融合”的育人新路径;形成了“五高—三交互—两全面”的校企协同培养高水平海外项目工程师的新机制;无缝衔接企业“走出去”发展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语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徐工集团海外项目工程师项目课程体系,全面规划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并根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
探索“外语+‘X’技能”的双线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语言能力进阶式提升,优化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全英文/双语专业课、适岗情景英语和服务当地语言等外语课程模块,注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凸显“X”技能递进式发展,构建平台/专业基础课和课证融通“X”技能课程。围绕“机、电、液”工程机械领域核心知识体系搭建平台基础课程,结合徐工集团高端装备生产制造涉及的关键技术,开发课证融通的定制化“X”技能课程,强化核心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知行合一能力。
——强化国际化素养沉浸式培养,实施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多层次循环交互教学。专业基础英语渗透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行业术语理解力、拓展国际化视野;技能核心课程嵌入全英文/双语教学,建立语言习得和技能提升循环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范式。
实施“五高—三交互—两全面”校企协同培养机制
——建立“五高”校企协同培养标准。高频率渗透徐工集团海外项目案例,高质量适配企业生产培训内容,高要求对接企业生产任务,高标准适应企业管理体系,高起点对接企业文化,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三交互”校企多层次合作模式。实施主体交互育人、载体交互育人和文化交互育人。学校柔性引进徐工集团专家,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联合成立校企海外项目工程师培养中心,打造产业教授领衔,跨国(境)专业教师、徐工集团技术骨干和高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国际化混编教学团队。
——探索“两全面”项目生选拔培养的成才体系。完善了全面统筹海外项目工程师选拔机制,全面规划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遴选学生组成“学徒班”,实施学期滚动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构建“识岗—跟岗—顶岗”的“现代学徒制”。学生通过企业识岗实习,了解徐工集团的管理文化、经营理念和生产环境,初步具备工程机械领域技术服务和海外项目管理的能力。
重构“语言+通识+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
——语言类课程着力推进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增加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英语的比重,开设全英文/双语专业核心课程;开设适岗情景交际英语,面向徐工集团海外服务国家开设葡萄牙语、柬埔寨语等小语种课程。
——通识类课程设置历史与文化、社会与生活、职业与道德、政策与习俗等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沟通能力。
——技能类课程强化项目化课程建设,开发面向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的“移动平台可编程控制器”“工程车辆控制总线技术”“开放式控制系统编程技术”等一批“X”技能课程,提升课程与海外项目工程师培养的适配度。
在10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建成了国家高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骨干专业和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通过了“悉尼协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累计培养了350余名海外项目工程师,服务于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10多个国家的工程建设,解决了40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为徐工集团增收节支了10亿余元。学生获得“挑战杯”、“互联网+”技能竞赛等奖励22项,教师开展海外技术服务和援教项目85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专业课程标准6个,相关成果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在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上交流推广。
(何斌 仇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