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新高考Ⅱ卷上,没有一眼看到《乡土中国》《红楼梦》等整本书阅读的试题,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稍加体会,不由得会心一笑:这份试卷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元素真不少。
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二”摘编自《亦谈社会调查》,这是《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的文章,内容也和《乡土中国》一脉相承。现代文阅读Ⅰ两则材料的论题分别是调查研究、社会调查,都关联《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材单元:“关注作者研究的思路。《乡土中国》是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怎样从调查材料中提炼典型的现象,形成概念,又怎样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阐释。”
第6题B选项“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第7题D选项“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等与《乡土中国》全书内容直接关联。
读写结合类型作文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也充分体现了整本书阅读的要义:在整本书阅读中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感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在阅读中形成观点、合理推理、严谨论证、准确表达;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表达,在读思写之间转换等。
可能有人认为有些牵强附会。似乎直接考查《乡土中国》书中内容,考查书中具体篇章的阅读理解,才是考查整本书阅读。殊不知,整本书阅读进入教材、走上课堂至今仍有人质疑,质疑者最担心的就是教师分析讲解,学生机械刷题,考试死记硬背,可能导致学生读书兴趣荡然无存,即所谓“老师不教,学生还读点儿书;老师一教,学生就不读书了”。所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反复强调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新高考命题遵循的核心价值金线(无价值,不入题)、能力素养银线(无思维,不命题)、情境载体串联线(无情境,不成题)的三条线,也决定了整本书阅读考查会规避死记硬背,以防整本书阅读陷入机械刷题的歧途,进而防止用整本书阅读泯灭学生的读书兴趣。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想到:学生读懂了《乡土中国》中的单篇和全书,对学术著作产生了阅读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平时训练了什么题目能比这更适应2023年语文新高考Ⅱ卷的呢?
试卷中默写第3小题“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难倒了很多考生。整本书阅读中一再强调,《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小说,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有此阅读体验,肯定能敏感地注意到题干的“创作的历史小说”,默写情境是虚构的,那么还会误入寻觅文天祥诗文名句的歧途吗?
有人说,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语文教改的发动机。读好书,爱读书,善读书,用整本书阅读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23年语文新高考Ⅱ卷导向良好:学生认真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或者选用别的书目进行整本书阅读,都将在高考中如鱼得水;不认真落实整本书阅读,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可能越来越困难。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