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破“学历贬值”怪圈,先要改变教育导向

网友投稿  2021-01-11 08:08:08  互联网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浙江大学三位作者发表了这样一篇论文:利用2017年智联招聘网站上约2万份简历和同期1.6万个招聘岗位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认为过度教育普遍存在,并且带来了薪酬惩罚。约一半的求职者学历相对工作要求高出两年或以上,他们获得的薪酬比与自身水平相符岗位的薪酬低5.1%。

与此同时,全国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比去年增加36万。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2021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将再创新高。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0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万。

过度教育、薪酬惩罚、学历贬值、考研热升温……这些概念貌似矛盾,却在学历导向下有内在的逻辑:越是因为学历贬值,越要追逐高学历。因为没有高学历,担心连就业的门也摸不到;而追逐高学历,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又必然带来过度教育、加剧学历贬值。

在笔者看来,如果国内教育发展不摆脱学历导向,过度教育问题就会长期存在。同时,以提升学历为核心的“内卷”竞争,也难以降温。

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继续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必然会出现高职扩招、专升本扩招和研究生扩招。学生们完成高考竞争后,还要投入考研竞争,此后甚至还有读博竞争。然而,读完博士,一部分人从事的工作可能依然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这种局面的出现,无疑就是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

怎么扭转办学上的学历导向?首先,必须改变按学历层次高低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精英教育观。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必须有与普及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高职院校一心升本,升本后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心举办研究生教育,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不重视本科教育,这些都源于“办学层次代表办学水平”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不管怎么办学,永远低于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如不发展研究生教育,就抬不起头,导致学校不安于自身的办学定位,一味追逐提高学历层次。

在美国,很多文理学院一直坚持举办本科教育,完全不涉足研究生教育。这些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有的甚至超过了综合性大学。然而在国内,这类院校却会因为“办学层次不高”,很难被认可。不转变“办学层次代表办学水平”的观念,国内的高等教育结构就难免会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

国内研究生教育要扩招,目前看来,难度和阻力都不大,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追求;另一方面,读完本科就业难的学生,也想继续读研提高学历层次。但也要避免其中的盲目色彩,否则不仅会影响到学校自身对本科教育的投入程度,还有可能导致研究生教育的泡沫化,从而加快学历贬值。

其次,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提高每一段教育的质量,真正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与外在竞争力。这一点其实很多学校都没有切实做到,比如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就异化为高中应试教育的延续,校方甚至会组织学生围绕考研科目进行强化教学。而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一些学校存在“重学术研究,轻教育教学”,本科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本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本科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从而把考研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出路。

教育对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贡献,其实就是培养人才。以学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只是通过“教育”给了学生一个“学历身份”,并没有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6-19/xw_5070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