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第一小学 陈用敏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习作。“猜猜他是谁?”“这儿真美”“那次玩得真高兴”“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素材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频繁接触的内容为主。可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像“课间活动”这样的场景,应该是学生每天反复经历的,写来也是寥寥几笔就完事,让人郁闷。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得更详细具体一些呢?
通过观察分析,我认为学生描写贫乏的原因,出在空间想象构建能力尚未成形。于是,我想到了画画。儿童在学习文字前的表述方式主要是绘画,如果学生能够画得具体,应该也能够写得具体,写作的瓶颈就能有效突破了。
首先是引导作画。我带学生到校园中的几个地点去“踩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画《校园一景》, 然后分组对画作进行点评,作者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增删修改,丰富要素,完成画作。
接着是看画写话。有了画,学生看画写话,就有了参照物。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观察顺序作一些梳理调整,另一方面对写作内容作一些优化拓展。这时动笔,自然不乏可写之处,生动传神的文字随时可见。
之后是据画评话。巴金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然而“当局者迷”,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往往无从改起,初涉写话者尤其如此。组织交流点评时,我把展示作品的“画”与“话”同框呈现,一目了然。学生茅塞顿开,兴味盎然,点评起来头头是道。这时让学生缓下来、静下去,让他们满足修改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