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是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四新”建设号角吹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迎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大力推进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的教育变革需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大学临床医学教育的首要重任,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学院立足学校办学目标,结合临床医学院教学及管理特点,在落实医教协同、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方面,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和丰硕的成果,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
健全机制保障教学运行
以前期临床教学研究结果和调研为依据,学院准确把握以机制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的思路,创新性提出教学“强机制”理念、“大质控”管理思路。将教学管理机制建设纳入医院长期规划任务,医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设立专门环节审议决策教学重大事务;制定目标明确、指标清晰、落实有度的学院教学管理制度,覆盖教学运行、质量监控、教师发展、绩效管理。“表单式+信息化技术支持”管理与激励双轨并重,有规划、有路径、有保障、有反馈的“四有”教学管理体系高效运行。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发挥“集体智库”作用,教学管理部门合理调配教学资源,监管教学运行,助力教研室和临床科室落实教学任务。临床教师分层培养、医学英才培养选拔、一流课程教学团队等师资培育项目,加上年度师德考核、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质量考核等常态化考核模式,筑牢教师成长的“铁打营盘”,铺就优秀教师快速成长之路。学院医学教育教学绩效考核分值占医院绩效总量30%。制度出台—过程监督—反馈分析—整改调控,构建了运行、监控和管理的闭环效应。
强化实践培养临床能力
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筑牢立德树人主渠道、深耕育人育才责任田,落实“十大育人”各环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发力,构建一流人才培养实施路径。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讨论,构建学思行课堂,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大医精诚、追求卓越、仁心仁术的价值精神。牵头组织其他学院,开展跨学院集体备课、教学例会,商定培养方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课程考试统一的同质化教学方案。开展课程实践、临床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全程实践教学,引导和促进学生建立高阶思维,提升学生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丰富课外活动,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义诊、大学生临床技能协会等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健康”服务能力,形成课内课外思维发展、探究实践和价值塑造的“广阔天地”。
综合改革创新教育教学
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核心的胜任力导向教育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研室课改攻坚小组。通过具象化三维教学目标,优化必修课设置、增加见习/实践课时占比,重构课堂教学设计,强化过程性评价考核。坚持试讲、集体备课、岗前培训等优良教学传统,打造“金课”教研室课改攻坚小组,推进CBL、PBL、TBL等教学方法,增加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引入虚拟病人训练系统、探索远程同步“克隆班”等智慧教学手段,有效深入实践和教学创新,临床教学案例库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智慧教室建设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充分发挥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作用,打造出一流专业及示范课程的“点—线—面—体”充实而立体的教育改革成效。目前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3门和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形成坚实的一流引领临床医学课程集群,保障了高品质课堂教学。
创新改革提升质量出成效
学院“一流示范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在组织管理、教学实施、质量监管、教学激励等方面提升临床医学院的教学管理效能,“大质控”创新思维建成清单制,机制建设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2018年获评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19年起陆续获批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儿科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负责单位、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院系。同时,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人才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人才中心普通内镜医师培训项目合作单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肝胆外科、外科护理、妇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等陆续挂牌,医教协同育人呈现走深走实的喜人成效。10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及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优异水平,为2023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新一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 陈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