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时代美育的责任和担当

网友投稿  2020-01-08 08:08:08  互联网


本期嘉宾

任为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冷 莹: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

徐小焱:嘉兴市南湖区教育学会会长

黄 雄: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

费岭峰: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

朱国华: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东园小学教师

张丹妮: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教师

童晓峰:金华市环城小学教师

主持人

言 宏

主持人:在提倡“五育并举”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去理解美育和美育的作用?

黄 雄:美育应该有这样的作用:培养“美”的儿童,提升儿童的审美素养,从小培养儿童从生活中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好”的儿童,塑造儿童的美德和灵魂,发挥美育“陶冶性情、立德树人”的作用,从小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审美乐趣,远离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培养“有创造力”的儿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聪明”的儿童,培养儿童基本的美术技能和素养,提高儿童的欣赏和创作能力,启发智力,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朱国华:美育不仅仅是技艺的培养,更多的是关乎人格培育,是品德养成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用美的思想与观念来改变我们自身生活与发展的状况,提升每一个人成长中的幸福感。我们的民族在未来更需要审美素养的提升,需要以人文的力量来建构民族的精神世界,创造并提升品质生活。

费岭峰:高素质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五育并举”正是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而提出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美育不应该只是狭义上的艺术审美意义,它还有更高层次的审美,即德的向好、智的完满。

张丹妮:学生通过美育培养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创造力;学生具有审美思维可以更好地诗意生活。在生活、教育、职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注入我国孩子内心,不让他们在全球文化包裹中迷失自我。

童晓峰:美育离不开生活,美育一定是走进大自然,感受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鸟虫草的美好;美育一定是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感受柴米油盐生活的艰辛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美育一定是走进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与外界抗争拼搏的点点滴滴。美育是精神的催化剂,催人向上向善。美育能净化人的心灵,治愈人心里的忧伤,让人发现生活的美好。

主持人:美育工作推进难的症结在哪里?

任为新:随便跑进一所学校,你问教师或者校长,谁是美育教师,哪一门是美育课程,或者说想听一堂美育课,基本不会有满意的结果。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两点,一是美育的概念,包括内涵、外延尚未厘清,二是教育评价的问题。有人说,美育属德育范畴,因为传统美育就是“里仁为美”“美善同体”,教师们一般理解的“美育”就是心灵美、行为美、言语美、仪表美……还有的以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这容易让人误解为美育是德育、音乐和美术老师的事情,与其他学科无关。合适的理解是,学校每个学科中都要渗透美育——不能只重理性、工具性,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用感性的方法,让学习变成有趣的实践活动。李吉林在著作《美的彼岸》中说到美育就是选择和再现“美”的教学内容,运用“美”的教育手段,是对所有学科都适用的。目前,对教师、校长以及家长来说,基本是“不做提倡的,只做检查的”。学科知识、能力关系到升学,自然而然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很难量化,也无关乎考试,自然没有人肯花大力气研究和落实。

朱国华:美育是多元的、感性的,难以标准化与检测,也没有成为人才评价体系中的内容,因此,美育很多时候都不能直接为甄选人才“加分”,那么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它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这正说明现今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并没有与时代同步。

费岭峰:大家对美育的理解过于狭隘,把美育当作一种技能来训练与培养,这无疑让美育变得功利。美育更多是一个涵养、蓄养的过程,是一个孕育于无痕的过程,需要结合日常教学与活动。也就是说,所有的活动目标中都应该有美育的目标定位。

主持人:推进美育工作,各区各校有何好经验好做法?

徐小焱:推进美育工作需要有综合的思维和设计。南湖区是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区。我们以此为抓手,完善艺术教育设施及课程体系,打造具有南湖特色的艺术教育品牌。建设好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学、教、评的体系建设并建立专项督导制度,建立覆盖全区的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每年组织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黄 雄:要摆正美育的位置,坚持立德树人把握美育正确导向,坚持面向人人提升美育教学水平,坚持融合发展健全美育评价体系。我们坚持把美育工作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同时认真研究国际美育新成果,形成了具有品牌力、影响力的“润墨圆”水墨课程和民间美术特色课程。探索把民间美术融入课堂,以课程的方式让孩子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在创意教学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童晓峰:要以博物馆式“浸润”的方式开展学习,打通美术与文学、音乐、舞蹈、历史等学科壁垒,通过思辨、评论、探究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给学生营造艺术学习的空间与氛围。美育需要有一定的情境,比如可以将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进行同比例放大,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更加宽广的艺术空间,类似博物馆一样,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前世今生。美是一种通感,唯有借助视觉、听觉、体悟感知等方式,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家的故事等知识,才能真正了解艺术作品的魅力。

主持人:加强美育工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任为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美育要有刚性要求”,当年高考数学全国卷有了“维纳斯身高”的考题。当学校美育作为校长的年终考核指标,且高考试卷中审美能力比重增大时,大家对美育的重视度可能就会有所提升。当然,更关键的是全民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提高审美能力环境与氛围的营造。

冷 莹: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美育课程的扶持与重视。做好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中的美育实施。避免应试教育影响下,美术、音乐以及其他涉及美育内容的课程边缘化。切实保障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开齐开足,杜绝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同时,要保障此类课程开展所必需的资源条件。在学校美育环境建设上,要加强教育研究与实践,建设舒适、美好的校园美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创设以美育人的优良教育环境。要重视对学校美育活动中人才的培养。这些年美术、音乐教师的总体水平有提升,但是教师专业成长仍亟待进一步加强,包括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学素养与美术专业素养等多方面。要关注乡村学校的美术、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朱国华:在公平与诚信的基础上给予艺术素养评价应有的地位与可能。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社会的一些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改革,使其更符合中国国情。让美育成果在一系列的考试与评价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失为一种比较科学和现实的选择。

张丹妮:美育需要打通课内与课外,需要我们将生活美育、社会美育与校内美育相结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6-26/xw_5129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