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学生进行“自主8分钟”特色课程展示。学校供图
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特色课程展示。学校供图
“你知道‘∞’是什么符号吗?在我们眼里,它在数学符号里表示无穷大,把它立起来,正好是我们最喜欢的‘自主8分钟’活动课程。”近日,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以下简称“巴蜀小学”)校园里,一场由孩子们自主策划的特色课程展示活动正在进行。
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巴蜀小学始终坚守“儿童立场”,以“创造”为底色,不断进行课程结构化创新与迭代升级,研究契合儿童视角的自主化课程设计,以课程的方式成就儿童,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
一所基层小学,如何以课程成就儿童?又如何紧贴课改的脉搏行稳致远?
回到儿童: 小学不小,影响终身
如何理解“小学不小,影响终身”?一所小学如何回应时代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巴蜀小学用“规划课程就是规划人生”来作答。
早在1932年,巴蜀小学在《建校宣言》中就鲜明提出“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小学教育”“学校的教育原则是建设在儿童本位的基础上,要激活儿童创造思想,要培养儿童的治事才能……”这些理念在随后的办学中逐渐演变为“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在巴蜀小学,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自主8分钟”。在这8分钟里,你会看到一个孩子的无限可能。在当天的“自主8分钟”活动课程展示中,一年级学生小林(化名)自信地朗诵了自己刚学会的童谣;二年级学生小盛(化名)展示了有趣的课间游戏。对学生们来说,“自主8分钟”是每天最重要的“舞台”,每次上台都要精心准备,收获的掌声也能在记忆中停留良久。
“‘自主8分钟’设立的初衷是为每一个孩子在班级提供一个人人展示、人人精彩的舞台,一个教师轻松、学生快乐的舞台。”巴蜀小学副校长、课程部负责人李永强介绍,“自主8分钟”活动课程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85年,学校开始进行“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的研究,在此期间,“自主8分钟”特色课程应运而生,并伴随学校“创造教育”实验同步延续。
“最好的教育应是儿童的自主教育,而自主教育应从学生自主‘创造’开始。”巴蜀小学校长马宏说,“自主8分钟”活动课程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差异,化个体差异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真实生活与最感兴趣的主题,采用主题式、项目化、研究性学习途径,凸显“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参与体验和自主评价”的自主学习模式,让短短8分钟成为学生的“小讲堂”“小展台”“小舞台”“小擂台”。
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发展,关注儿童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律生活,“自主8分钟”活动课程也成为巴蜀小学坚持课程研究、把“创造”融入师生内心的一个缩影。
每天8分钟,小学六年共计9600分钟的自主活动,为学生的童年打下了深刻烙印。在众多毕业学子的回忆里,都能看到学校创造性课程带给他们的影响:“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平台”,“鼓励我们大胆尝试,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回到课堂:带动学生自主自信成长
在马宏看来,最好的课程必然是来自儿童、回归儿童的,而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永远在课堂。如何将课程落地到课堂实践中,同样需要孩子们无限的“创造”。
在多年的课改探索中,巴蜀小学提出“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改革主张,逐渐形成了以“学科+”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模式,强调学科是基础,突出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整体融合,强调学科与不同关键要素的深度链接和融合。学校的这些探索,于2018年获得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更加坚定了学校的探索方向。
“课前3分钟”素养课程便是其中的代表。“飞花令”、“新闻窗”、“妙语集”、数字编码探秘、探究小实验、挑战大擂台……活动当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进行了“课前3分钟”展示。
“课前3分钟”是利用课堂前3分钟时间形成的学科素养提升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中产生的常态短课,是各学科课堂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学校开展20多年的特色课程,‘课前3分钟’素养课程立足‘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通过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基础课程,采用小切口、碎片化、长周期的办法,系统规划、分课实施、日积月累,通过共同商定目标、自主选择内容、共同协商时间、自主展示成果等环节,让孩子们共同经历、彼此滋养,在多元评价活动中自信成长。”马宏说。
马宏介绍,早在2001年新一轮课改开启之时,学校便结合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制定了三维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国家课程内开启了以学科知识抢答赛为主的“课前3分钟”短课,这即是“课前3分钟”素养课程的雏形。随后,学校逐渐在40分钟的学科课堂中有意识地切分出“课前3分钟”,用于自主学习,以落实学校“一生一世界”的课程理念。“经历了2001年以学科知识为主的竞答时代、2011年的学科能力达标时代,再到2022年的学生学科素养展评时代的迭代升级,‘课前3分钟’不断回应着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地的创造性实施,不断用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回到初心: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沿着历史打下的基础,梳理学校课程改革的基因,在“新课程”“新教材”的新征程上,巴蜀小学也在不断反观课改足迹,在一次次复盘中开启新的创造路径,沉淀更多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成果。
例如,“自主8分钟”活动课程已建立起包含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以及各年级主题内容的课程图谱,成为指引课程实施的指南针和脚手架。“课前3分钟”素养课程也在系统设计下进行选点突破,在学科的年段目标和相关内容设计中打造具有普适性的课程工具单。
多年来,巴蜀小学以课程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打破“围墙”,通过公益行动、城乡互助行、专题帮扶、集团化办学等项目和活动,走进了四川凉山、西藏及重庆30多个区县,不断带动提高当地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学校的一批志愿者教师正奔赴在教育帮扶的路上,为偏远地区学生送去巴蜀小学课程的“种子”。
截至目前,巴蜀小学特色课程已辐射影响300多所学校,超过10万人次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马宏看来,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有怎样的研究方式,学生就有怎样的学习方式、教师有怎样的教育态度,学生就有怎样的学习态度、教师有怎样的家国情怀,学生就有怎样的传承使命。“教育的成效最终会体现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我们将不忘教育初心,坚持‘儿童立场’,持续进行课程的结构化创新和迭代升级,带领更多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培养更多全面而有个性的孩子。”马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