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高级中学 胡尧兴
教师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培训方案应当符合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对不同阶段教师制订不同培训方案。在与教育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满足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教师角色行为。
一般而论,教师成长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关注现实”适应期(第1~2年)。在这个阶段,教师有初为人师和基于自身认识水平的空大感,还有受制于学校环境的幻灭感。2.“关注自身”磨合期(第3~7年)。这一阶段教师重点在考虑怎样理清教材知识,有一种平和向上的心态,是其有可能成为名优教师的关键期。3.“关注教学任务”提升期(第8~10年)。这一时期大部分教师已能较正确地应付教材规定知识,于是想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随着教师与学生年龄、知识差距拉大,“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情绪开始增长,“威权式管理”初露端倪。4.“关注学生学习”发展期(第10年以上)。对“爱”学生的理解已有真正基础,已积累一定教育教学经验,能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运用“民主式”管理或“文化式”影响,“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往往在这个阶段。5.“关注学生发展”和“关注教学相长”成熟期(名优教师)。真正的名优教师无需由分数和学生满意率来证明,而应当由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师本人心境来决定。在上述四步顺利转换的基础上,他们往往能构建起自己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的研究和一整套思路,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育中呈现出一种道义承担,更加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
一、要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
教师成长有自身规律可循,对“适应期”的教师主要进行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流程规范化培训,对“磨合期”的教师主要进行学科知识培训,对“提升期”教师主要进行教育策略性知识与教学实践性知识培训,对“发展期”教师主要进行学科理论与教育理论培训。在这几个教师发展阶段中,“关注自身”阶段和“关注学生学习”阶段是教师成长的两个关键期。
二、要形成阅读风气,构建学习型学校
教师能不能对学科知识有自己的理解、能不能使自己的课堂常教常新、能不能真正实践“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关键取决于这个教师能不能通过自觉阅读和自主研修而提升文化水平与文化素养。在教育行政化越来越趋向严重的今天,学校有责任在教师群体中营造阅读氛围,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三、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创建反思型校园
教师进入“关注自身”这个阶段后,科研日益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而教育的个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是对自己教育行为的一种审视、推敲、质疑、批判和肯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得有失,及时地总结反馈,能使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能够逐步走上“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改科研之路。
四、要以课堂作为校本研修主阵地,发挥课堂研学辐射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课堂评比活动,在展示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校本研修中一大重点和亮点。组织教师上好“四课”,即:以备课组为单位推选“评优展示课”、名师导向“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全体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研讨课”,在教研组长组织下围绕教学细节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进一步促进同伴互助,加大教师互动力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校本研修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要以教研组同伴互助为契机,促进组内教师群体共成长
在校本教研中各教研组以集体备课为主渠道,将共案、个案共同研究有机结合,坚持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制度,重视抓好实践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引领三个要素,使教师在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中发挥群体效应。我们要求各教研组把教师在工作中的重点及疑难问题拟定成课题和专题,开展专项研究。如数学组研究专题是“有效交流策略研究”、语文组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六、要以智能时代大数据为依据,精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除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实现针对个体差异的精准教育。智能时代应以积极态度回应创新与变革,教师应成为智慧校园中的大数据高手,积累学生学习数据,从数据中找短板、找规律、定目标,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