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右一)带队帮扶异地扶贫搬迁校。
王羽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校长。
工作室成员校长在阐述办学思想。图片由王羽名校长工作室提供
工作室成员校长在阐述办学思想。图片由王羽名校长工作室提供
工作室成员校长在阐述办学思想。图片由王羽名校长工作室提供
工作室成员校长在阐述办学思想。图片由王羽名校长工作室提供
工作室成员校长在阐述办学思想。图片由王羽名校长工作室提供
■关注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上)
从之前的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到现在的名校长培养计划,都被誉为国家培养新一代教育家型卓越校长的最高平台,有教育界的“黄埔军校”之称。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崇高教育使命感、独特教育思想体系、精深专业素养、卓越教育创新能力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名校长,能够在区域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完成三年的培养任务并不轻松,每一位入选的校长都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最具挑战性的就是要组建一个具有引领意义的名校长工作室,通过名校长工作室的建设,孵化出更多在不同区域内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学员校长,实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星火燎原”。
2018年,笔者有幸入选“领航班”,并成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基地的一员。在中心的专业指导下,在贵州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教育部领航工程王羽名校长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又名“星火联盟”)很快成立了。工作室以“立足贵州本土,聚焦西部教育公平与质量”为指导思想,来自全省多个州县、涵盖了从城市到乡村不同层面的11名校长,成为工作室的成员。三年来,工作室通过“三个一”系统模块的建设,引领一个又一个学员校长成为西部教育星火燎原的“种子”,初步实现了“成就一个人、成名一所校、燎原一方土”的工作室建设愿景。
构建“三个一”愿景 培植学员理想信念
“船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航向哪里。”如果把工作室建设比作建造一艘大船,我们最开始做的不是告诉每一个人怎样去选取上好木材,如何根据设计图施工,而是通过愿景描述,先让大家看到彼岸的山花烂漫。当一群人被美好的期待唤醒,内驱力便会强化,所产生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潜能将无可估量。
基于这样的认知,工作室开展集体学习和研讨,依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考量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出台了工作室的章程——《星火联盟公约》。其中明确写道: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师生共进”为共同愿景,构建一个立足西部,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的研究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更是担当使命、振兴西部的“星火联盟”。让工作室成为校长们学习成长的家园、学园;成为交流分享、培育优秀校长和品牌学校的孵化器;成为聚集火种,辐射西部的先锋队。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三个一”的理想愿景:成就一个人、成名一所校、燎原一方土。愿景的明确表达,就像给每位成员校长打上了“强心针”。在具体可感的“三个一”导向下,工作室又邀请了专家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每一个成员从分析自己、分析学校出发,写下了个人如何实现“成就一个人”、如何“成名一所校”的阶段性规划。计划的可操作性被每个人清晰感受到,这种可以看得见的期待,激发着每个人,我们的价值认同和行动力越来越强烈。
在顶层设计的架构下,工作室又先后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组建了两个工作小组:秘书组和宣传组。根据每个人的特长,都认领了合适的任务,分别建立了线上和线下两个工作室平台,申请了专门的公众号。精细的顶层设计,满满的仪式感,保证了工作室运行规范而又务实,让每个成员感受到如此行走,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真实抵达愿景的。
聚焦“三个一“画像 提升学员治校能力
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还是“治校”,即要通过工作室的建设,唤醒和点燃成员校长,使其成为办好一所学校的卓越者和引领者,再像火种一样逐级燎原。所谓“火车跑得快,还需车头带”,只有成就了一位好校长,才有可能办好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办好了,才有底气和精力去“燎原一方土”。“星火联盟”以“成名一所校”为驱动任务,以终为始,逆向思考,梳理了校长“治校”这件事的关键能力:一张好嘴皮(会说事),一支好笔杆(会写事),一副好身板(会成事)。
一张好嘴皮。主要强调校长要历练口头之功,善于通过语言强化校长的价值领导力。聚焦“如何办学”的中心任务,工作室设计了相关联的读、说、谈、问。如通过“寻找自己信仰的教育大师”,列出与之相关的共读书单,提出“阅读公约”,定期打卡,以读书分享会的方式交流阅读感受,说说榜样人物是如何思考教育、做教育,大师的经验哪些可以用到自己的实践中。通过快捷的阅读方式,扩大办学视野,找准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以“世界咖啡屋”的方式,一边喝咖啡,一边自由交流,畅谈自己的教育经历;说说自己喜欢的教师、自己理想中学校的样子。这看似感性随意,其实是唤醒每一位校长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感知。最关键的是,要面向专家,结合学校的年度计划,进行办学思想、思路、措施的汇报解读,接受专家的问询,要能对答如流、自圆其说。工作室还会设计微型场景,让学员校长进行模拟的“开学动员讲话”,彼此点评是否能听懂?是否能记住?是否能做到?各种创新的方式都在激发每一位校长要会说敢说,更要珍视每一次说的机会,能说善说,实现通过“嘴皮子”带动“脑瓜子”,助力形成团队的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
一支好笔杆。这里强调的并不是写论文、成为写手,而是主张校长善于用书写的方式,把办学想法、做法更加理性、深度、系统地呈现出来,稳定地沉淀下来。基于工作实际,工作室把“写一份有行动力的计划”和“写一份有思想力的总结”作为两个突破点。尤其重视计划的撰写,从工作室主持人到每一位成员校长,都要经历撰写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动笔过程。动笔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思考和提炼的过程,比如在设计完善学校课程方案时,工作室会在动笔前邀请专家对成员校长包括所在学校团队,进行普适性的集中培训;撰写过程中,校长牵头发挥团队力量并提供专家咨询;计划完成后,将接受工作室专家一对一的质疑答辩,面对面层层追问: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课程培养这样的人?课程成果如何评估?通过不断的倒逼,助推成员校长理清办学思路,提升课程领导力,助推学校建构起更加科学的指向育人的课程体系。
一副好身板。强调的是校长在办学中的成事能力,回应“成名一所校”的理想愿景。基于这是校长关键能力中最关键的一点,工作室借助计划撰写的过程,铺垫了校长办学能力提升的“连环跳”:头脑风暴——集体议定“星火联盟”理想中的名校标准(学生喜欢度、家长赞誉度、教师认同度);集体设计——“入校诊断单”,诊断维度包括:计划与学校实际工作是否对应,校长自我评价与师生的评估是否对应;组团入校——对标观测,考验校长在办学实践中的身体力行。环环相扣的引领与追踪,帮助每一位成员校长沉浸在办学治校的系统探索中,在工作室同伴的激赏和陪伴下,感受到学校和自己成长的成就感。尤其是入校诊断,不仅会从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邀请导师参与,还会邀请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全程跟踪,开展师生面对面访谈、查看课程方案、多维观察课堂教学状况、开展集中反馈和培训、提出办学改进方案的建议。成员校长成荣兰所管理的贵州省惠水第四小学原本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薄弱学校,工作室从校长专业引领,到入校诊断改进,再到联系当地资源加持,不长的时间里便让学校的整个办学生态焕然一新。惠水第四小学不仅成为当地课程改革的示范校,更成为工作室成员校改进办学的榜样示范。
拓展多样渠道,推动办学水平升级
在工作室建设中,围绕着“一张好嘴皮、一支好笔杆、一副好身板”的能力维度,我们会进行阶段评估,形成模糊化的数据,帮助学员校长和学校进行自我诊断,针对不足寻求工作室帮助,以期获得改善。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又充分调动工作室的资源优势,为每一位成员校长再“开道”,创新各种方式,打开学员校长的办学格局,激发深度探索教育热点问题的使命感,引领成员校办学水平升级,为“发出贵州教育声音”“燎原一方土”做好储备和担当。
聚焦教育热点,“管理创新论坛”倒逼办学升级。每到年末,工作室会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征求各校关于热点教育问题研究方面的作为和困惑,以及需要工作室支持的地方。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会成为当年“管理创新论坛”的主题。聚焦“教育公平”“劳动教育”等热点,工作室每年通过举行高规格的“管理创新论坛”,与国内知名教授和专家对话,甚至与国外卓越同行进行论道,鼓励大家提炼实践智慧,探索育人方式变革,发出自己的办学声音。在彼此的交流中,也能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和启发,再反哺到办学中去,倒逼学校办学螺旋式发展。比如,我们集体组织成员校长参与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意见调研,提出了工作室的建议,并以建议模板为基础,支持成员校长张发吉作为样板先行探索,办学成果通过论坛再分享,获得认可和借鉴。还通过线上方式开讨论会,邀请基地导师与地方主流媒体参与,学员之间互相质疑点评,激发闪光点和研究点。在一次次的论坛风暴中,校长们获得办学的创新动能,关注度高的学校将会被媒体跟踪深入采访。
支持品牌发展,深度提炼办学思想。从工作室成立的那天起,工作室就明确了要形成工作室建设专著《星火联盟的故事——名校长工作室建设路径探索》,面向全国发行。在这本专著中,必须呈现每一位成员校长的办学思想,并要讲述在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所在学校内涵发展成为区域品牌的实践案例。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作室要求成员校长在工作盘点中,不断追问:我到底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建成心目中的理想学校面临的现实挑战是什么?针对学员校长的反馈,工作室尽最大所能为其提供资源支持。比如工作室集体奔赴贵州独山,助力成员校长韦光应(现为独山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学校文化建设;邀请专家深入毕节实验学校和惠水四小入校诊断,助力吴锋校长和成荣兰校长的办学思想落地,毕节实验学校形成以“家”文化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品牌,惠水四小推出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三定四力”课堂模式。如今,这些办学故事所诠释的成员校长的办学思想,都记录在已经出版的工作室专著中,这将产生更加广阔深远的燎原效果。
响应国家号召,传道边疆激发使命感。借助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开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帮扶行动和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关于开展新疆南疆地区教育帮扶行动两个平台,鼓励支持每一位成员校长以专家身份去讲故事、送经验。为让每一位成员校长真正成为获得受众认可的专家,工作室以此为驱动,请来导师指导每一位成员校长提炼最值得分享的办学点,写稿子、练嘴皮子,讲授的过程更是每一位成员校长倒逼自己完善办学实践、深化办学思想的过程。远到边疆,近到贵州州县,大大小小的“传道”,让每一位成员校长在实际场景中被唤醒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实现了学员学校和受帮扶者的成长双赢。
工作室三年建设,11名学员校长星光闪耀:1名入选教育部新时代名校长培养计划;5名校长成为省级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名成为州市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他们所在的学校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区域内担当辐射引领角色的火种,为振兴西部教育正在持续发光发热。
(作者系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