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朝军
不久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为各地查处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行为提供了具体依据。
此次教育部印发的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共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六门学科,每门学科的负面清单包括“原则要求”和“典型问题”两部分,便于各地对照使用。此次教育部印发的“负面清单”虽然为“试行”,但其标杆效应和治理依据层面的意义却毋庸讳言。
从发展初衷而言,各类校外培训作为校内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原本是帮助青少年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丰富个体发展内涵和作为个人素养提升品质的补充。但现实中校外培训行为却大相径庭,其中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培训行为更是大行其道,这些行为不仅让培训偏离了正常轨道,而且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加重了青少年的成长负担。一些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情节严重的行为,甚至已经成为违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违法之举。由此可见,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培训“负面清单”,不仅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违法违规校外培训行为旗帜鲜明的治理“亮剑”,同时也是为治理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依法规范的依据和支撑。
“负面清单”作用可期,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所有的培训机构及培训行为,均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管是应试培训、超纲培训、超前培训,其存在并大行其道的根本前提是迎合了部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类不科学、不理性的教育需求。在一些培训中,如果没有部分家长的助推与加码,这些违规的培训也不会如此火爆。
除了制定“负面清单”警示培训机构规范培训行为,并以此为据强化执法治理之外,最关键的还需要科学更新和完善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而引导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的确立。否则,即便有“负面清单”在,家长“早学、快学、多学”的片面教育理念必然还会为违规培训创造氛围和环境。因而,制定“负面清单”只是第一步,我们更需要做的是通过科学的引导和干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其中最值得尝试的就是结合家长和家庭教育实际,推行义务教育超标超前违规培训“预警清单”。“预警清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超前、超纲、超标、应试、挂钩招生等各类培训对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危害预警,以及超负担氛围下对孩子身心健康发育的伤害预警,同时还应该包括义务教育各个学科超标超前应试违规培训对孩子学科素养、学科知识掌握、适度特长培养以及综合素质和心理品质养成的负面影响。
当然,制定“预警清单”关键还是在于科学落实。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教育思想宣传引导,让家长理性面对校外培训;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作用,积极引导家长,摒除其不科学、不理性甚至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从源头上杜绝参与、迎合、追捧违规校外培训机构及其培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