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青椒”刘育京: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

网友投稿  2020-06-22 08:08:08  互联网


□本报通讯员 林慈慧 陈曼姣

在浙江工业大学近期举行的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现场,32岁的青年教师刘育京作为演讲嘉宾面向全校教师进行了教学经验分享。刘育京在去年年底举行的浙江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特等奖,接下来还将代表浙江省工科组参加“国赛”。刚走上讲台不久的“青椒”刘育京,何以屡次在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他的教学“独门绝技”就是把科研经历融入课堂教学。

在刘育京看来,简单地将一堂课的一半时间拿来讲课本知识,另一半时间讲科研经历,这不算真正的科研与课堂融合。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无法完整接受基础知识,还会产生对科研的排斥心理。刘育京曾设计过现代材料测试技术系列课程。在讲到材料测试技术领域最前沿的部分——冷冻电子显微镜时,由于传统教材关于这项技术的介绍很少,他便拿出自己所在科研团队近期的科研思路来举例,“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普通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相比,有着极大的优势。因为普通透射电子显微镜有着原理上的缺陷,会对材料造成不可逆的热损伤,继而无法对材料最基础的结构单元做精细化表征,而冷冻透镜正是克服了这一缺点”。通过介绍科研团队在显微镜这个项目研究上的最新成果,刘育京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很多前沿知识往往也是课程中亟待增加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学生知道学科制高点在哪里,才能激发他们攀登、创造新的制高点的信念。”刘育京表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姜驰说:“刘老师总能抓住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趋势,将知识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传授给我们。”

刘育京不仅在课堂上通过科研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大家关注科学前沿,他布置的测试题也往往都是联系科研前沿热点的开放性试题。“学习不是僵硬机械的知识性记忆,而是深度思考后自我思维能力的提升。”他说。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刘育京还常常列举一些自己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小故事小案例,让课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教书育人带给我满足感,科学研究带给我成就感,用心教学的同时也要不忘科研初心。”刘育京认为,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归教学的时候也能激发出许多新的科研想法。这样一来,就能真正实现科研推动教学,教学反哺科研的目标。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7-08/xw_5273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