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文森
近日,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六年级学生在离校前赠给母校一座亲手搭建的景观桥。这座桥以竹子为主要材料,是他们根据校园环境顺势而建的。据了解,“停课不停学”期间,他们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搭建模型;开学后,他们请教竹匠,自己动手切割、拼装与搭建,并且在桥面上创作了彩绘。这份作品既是学生们赠送给母校的礼物,也是该校一直坚持实施美育的缩影。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该校近年来逐步构建了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融美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部分,基础性课程涵盖了德育审美、知识审美、艺术审美、形体审美及实践审美等五类课程;而拓展性课程设置了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三大课程群,囊括了阅读、趣味实验、区域文化、歌舞乐等十大课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科教师将美学原则与教学原则相结合,创设出形式多样的融美课堂。无论是语文课、数学课还是科学课,教师们都坚持将美育融入日常教学。在该校的新湖校区,每个年级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衍生出“小机械师”“不倒翁”“会唱歌的风车”“陀螺飞转”等活动。悦溪校区坚持以美育重构校园生活,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绘画、书法、泥塑、伞绘、石绘等出自学生之手的作品随处可见,如校园里栩栩如生的“小鹿”是师生用废弃树枝做的,围墙上呼之欲出的小动物是师生一起绘制的。
不止如此,该校的融美课程活动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有滋养学生品格的融美德育活动,也有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融美艺术活动。一年级的入学礼、三年级的生日礼、九年级的励志礼等,已经成为各个校区德育活动的传统项目。在该校,每天都有一场音乐会,教学楼的音乐演艺厅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每月组织一场单项运动会,如花样跳绳、健美操、踢毽子等运动项目,旨在让师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体会运动之美;人人都是“书画家”,每个班级一周开设一节书法课、两节美术课。
渐渐地,“融美”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发现美、表现美、创作美也成为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功课”。为了让融美教育更深入人心,该校还探索了一系列评价措施,开展了“美丽教师”“美丽学生”和“美丽家庭”评比。其中,“美丽学生”既有班级层面的评比活动,也有面向学生的评选。每学期,该校都会诞生一批颇具特色的最美班级,如最美文明班、最美健身班、最美艺术班、最美书法班等。针对学生个体,该校的评选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如最美文明生、最美运动员、最美志愿者、最美小公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