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津成
许多学校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共性问题:研究主题聚焦不够,常常把相关的工作全部纳入课题研究中,把研究与工作等同起来。陷入其中的一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照着这样的理解和思路去做研究,就会把研究当成一个无所不装的“筐”。这样的研究是没有科研价值的。
要改变这种现象,需重视研究主题的“聚焦”问题。而聚焦研究主题,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树立教育科研设计和推进过程中的“研究假设意识”。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做这样的思考:“我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的主要肇因是什么(因果分析)”“针对这个肇因,我可以通过改变研究中的什么因素(自变量),从而引起什么因素(因变量)发生改变,进而获得问题解决、实践效果提升的成效”等。在研究和推进实践过程中,则需要不断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即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策略和措施。
通过这样的对研究假设的系统化追问,研究者能够明晰解决问题的“因果链条”。再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通过对因果链条的系统化分析和实践检验,一般就可以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证据链”。从而保证有主线地展开研究,形成研究自身的逻辑。
例如,要研究解决学生课堂学习效益低下的问题,就需要分析造成学生学习效益不高的原因,如兴趣、习惯、思维、反思等。如果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推测其中重要的是兴趣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就形成了一个研究假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益的提升。
从这个研究假设出发,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就应该寻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寻找改善和优化学生思维的学习指导策略。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激发兴趣、提升动机水平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情境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问题引导学习。于是,课题研究的主线就确定为:以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以问题引导思维发展。研究的重点就在于寻找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操作策略,设计和展开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其他与此无关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忽略或是需要排除或控制的“无关变量”。到了这一步,研究就能够聚焦于“真问题”了,研究就有了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了。
在上述课题研究的实践中,要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可行策略的尝试,进行问题引导学习实践方法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就应努力去发现和提炼出有效的操作策略,整理出成功的典型课程教学案例,梳理形成有说服力的“证据链”。
有了这样的研究实践基础,再依据“因果链”和“证据链”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形成文本,形成系统化的因果解释,一项能“自圆其说”的研究成果就自然地形成了,有价值的教育科研得以完成。
因此,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科研实践,在教育研究方案制订阶段,要有意识地构建研究假设,围绕主题,围绕问题的解决,梳理清楚研究中的自变量、应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这样,研究者在研究设计、推进和总结提炼时,能保证始终有一个聚集点。在教育科研实践阶段,应该围绕“因果链”展开探究,同时收集相关的实践材料,并努力形成“证据链”,从而保障教育科研过程始终围绕“因果链”持续展开,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
(作者系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