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 颖
刚开学,忙碌了一整天的江丹抽空又跑了一趟文具店,为班上学生精心选购了一批学习用品。当教师的第一年,江丹注意到班上部分学生家庭困难,便开始自掏腰包买学习用品,再以奖励的形式送给学生,这一买便买了6年。
江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为山里条件实在太差,她就读的小学根本没有年轻教师愿意来,只有一位满头白发的退休教师像亲人一样守着3个年级共13名学生。在他的影响下,江丹想要成为一名教师,最终她如愿考上了宁波大学。2014年,她毅然来到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小学,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教师。
白杜小学是一所以随迁子女为主的农村学校,学校80%左右的学生来自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上班第一年,由于农村路况差,光汽车轮胎就被扎破了四五次,更让江丹倍感压力的是,班上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基础差,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讲,这让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她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但越和这些孩子相处,江丹就越放不下他们。这些孩子的家庭并不宽裕,有的买不起辅导书、买不起校服,还有的甚至不愿意参加春游,仅仅是为了省钱吃上一顿10块钱的红烧肉。
当时班上有个女生几乎每天都穿着同样的衣服、鞋子,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玩。有一天,这名女生怯生生地递了一张小纸条给她,上面写着“老师,我身上有味道吗?”她想了一整夜,也写了一张小纸条,告诉女生“你身上有阳光的味道”,女生看到纸条开心地笑了。
“我去家访时,看到女生一家五六口挤在三四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一下子就想起自己童年也是挤在这样的小房子里。”江丹说,童年的记忆和女生的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帮助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她本能的反应,自己就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受益人。
就这样,江丹坚定了自己“留在农村小学”的决心,和白杜小学的所有教师一起竭尽所能,努力帮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区同等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江丹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语文任课教师,江丹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处着手,帮助班上的学生逐步提高成绩。孩子们不会讲普通话,拼音发音不准确,江丹就采用笨方法,一个一个教,拿上一面镜子、一支笔,自己一遍遍发音,让孩子认真观察她的嘴型一遍遍学。一个学期过去了,班上学生的普通话讲好了,口音慢慢消失了。
江丹深知农村孩子更需要表现的舞台。运用自己多年做主持的经验,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天赋,她在校园里组建了朗诵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们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了奉化区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在江丹看来,虽然自己可能不是最优秀的教师,但至少是一名年轻教师,要留在农村基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