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目前,中考有体育测试,考试成绩影响到学生的高中录取,但高考尚未有体育测试。此次文件提出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育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短板。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多年下降,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质也相应提高,但体育教育在一些地方、部分学校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体育教育改革有继续推进的必要。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此次联合发布文件,有利于推动体育教育“全覆盖”,有利于补上体育教育短板。
然而,不得不引起警惕和担心的是,体育会不会因此落入“应试”的窠臼。此前,有研究数据表明,中考体育开始实行后,初三学生的体质是初中各个年级中最好的,高一学生的体质也是高中各年级中最好的。“应试体育”让学生体质提升,但它“只能管用一阵子,不能管用一辈子”。
重视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加体育考试成绩的权重,更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爱上体育运动。如果只是一味增加体育考试成绩的权重,却不能遏制体育应试化,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反倒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而,我们要袪除体育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要让“应试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这需要打破唯分数论,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从教育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都要意识到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体育教育回归到育人本质。同时,还要提高体育教育的软硬件基础,比如提高对中学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加强对校园体育场所、器材的建设投入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