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从“心”出发“1233” 创新“五育+心育”模式

网友投稿  2023-07-12 08:08:08  互联网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沈阳大学附属学校(原沈阳市第五十中学)始建于1959年,至今已办学64年。2022年3月,大东区和沈阳大学签署联办沈阳大学附属学校合作协议,正式更名为“沈阳大学附属学校”。

    学校秉持“修德弘毅,博学日新”的校训,打造了一支博学、善导、敬业、爱生的干部及师资队伍。学校提倡“品行为先育人,尊重个性育才,臻于至善”的教育理念,持续推进“臻善教育”,即:小学六年奠基人生之善,初中三年奠定成长之善,高中三年追求理想之善,大学四年实现人的至善。以“善”文化为核心,以“心育”为基础“育心”,学校探索从“心”出发的“1233”模式,构建了“五育+心育”育人新模式。

    “1233”模式 

    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新样态

    师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守心工程,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心”出发,以心育心,才能实现为人谋幸福的教育的深层关怀。

    学校从2018年开始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与新策略,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组建了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团队,成立了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并在实践探索中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1233”心育工程,全员参与、全学科渗透、全领域覆盖,从学校层面实现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集体认同。   

    “1233”即一个转变、两个方面、三个面向、三个职责。“1”即将“心育”的关注视角从疏导心理问题转向促进心理发展,“2”即坚持“立德”与“树人”两方面的结合,前一个“3”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家长,后一个“3”即完成心理问题诊断疏导、主观幸福感提升、心理潜能开发三个职责。同时,构建学校心理应急干预管理体系与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将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与教学、德育等工作持续深度融合,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细落实。

    学校一直致力于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投入的力度,围绕“育德、启智、健体、怡美、乐劳”+“心育”“五融合六主题”构建课程体系,提出“五育+心育”的融合教育措施,带领全校师生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生成幸福。

    “五育+心育”

    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及“双减”实施以来,学校深入探索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特色建设,以理念为指导,课程牵动,树立新的课程观。遵循“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心育助力”的原则,完善三级课程构建,经过多年来的沉淀传承与不断创新,形成了“五育+心育”三级课程体系。以“五育+心育”为基础构建“至善”智慧星课程体系;以“五个一”深化课程改革,实施“353”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启智乐学”的高效智慧课堂。

    “五育并举”。“五角星”图谱代表德智体美劳五大课程方向,体现了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

    “心育”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健康人格的形成,直接影响“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质量。

    立德树人。图谱正中上方的尖角代表德育课程,体现了学校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

    智体“双擎”。智育和体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双引擎”,与德育课程形成“三足鼎立”的课程基本架构。

    核心素养。按照课程分级管理模式,每一类课程都分为基础性学科课程、学科拓展性课程和学科融合课程。基础性学科课程是实施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

    注重实践。各学科都有平均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分为学科内实践活动、学科间交叉融合和学校主题性活动。

    课程整合。提倡学科间课程整合,研发一系列跨学科活动课程;将学校的主题性活动上升至课程高度,不仅提高活动的育人实效性,也增强了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理念。

    智慧养成。每一课程方向的顶端,即“五角星”的各角尖端,是学科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注重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等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培养。

    在课程实践中,持续践行“五育+心育”课程观。

    坚持“德育育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全员德育全过程,融入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成长、家校共育各环节。通过晨诵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心理课程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落地实施,实现学生全员、家长全员、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的新格局。

    完善“智育慧心”。根据新课标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关注学生知识构建和核心素养提升,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推进“体育强心”。通过学校常态体育课、社团课程、校园体育节、特色体育活动课程,以体育运动为切入点、载体和抓手,促进学生身、脑、心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增强体质、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等强大功能,实现学生快乐成长、幸福成长。

    发挥“美育润心”。通过环境美育、活动美育、体验美育等方式实现,实施校园美育浸润行动,让每一名学生都受到学校生活中价值取向、人文氛围、环境渗透、人际交往、学习方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全程全面全员美育影响。

    强化“劳育健心”。劳动教育更多是通过实践课程来完成的,主要路径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托、实践活动为载体,多维评价相结合。内容包括校园劳动(合作精神,集体荣誉)、家庭劳动(替父母分担,感恩父母)、公益劳动(责任和担当,勤劳坚韧的品格)、职业体验(有创造性的劳动)拓展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具备勤劳坚韧的品格、创造性劳动(动手)能力和责任担当精神。

    “善”核心+“心”力量

    提升“五育+心育”育人效能

    沈阳大学附属学校以“善”文化为核心,以“心育”为切入点,依托大东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了学生全员、家长全员、教师全员的大数据心理行为分析系统,构建了学生全员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心理健康水平四级预警系统,形成了可评估的学生成长和发展体系。围绕“育德、启智、健体、怡美、乐劳”+“心育”融合主题,打通了校内外的课程空间,优化了师资与教学资源的配置,形成了立体化、序列化的课程体系,增强了“五育+心育”的“系统教育力”,充分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融合了社会各类教育资源,构建了家校、校校、社校、医校的联合机制,有效落实了教师全员、家长全员参与,多元融合、立体推进的学校“五育+心育”的教育新模式。

    (沈阳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任丽伟)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7-13/xw_5356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