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浙传:技术加持,新文科建设走向跨界转型

网友投稿  2020-10-19 08:08:08  互联网


□ 汪 恒

短视频、航拍、Vlog、H5、数据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Python……你也许不会想到,这些内容竟齐刷刷地出现在高校新闻实务课的课堂上。有感于业界的快速发展,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焦俊波前两年开出了这门“包罗万象”的“融合媒体报道”课。知识更新了、内容更广了,教学策略也得调整。

在焦俊波看来,让传媒专业学生掌握更多技术方面的技能已是未来的趋势。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良荣则明确对学生们提出了“提笔能写,对镜能讲,扛机能拍,坐下能编”的要求。

人才培养思路的拓宽与校方近年来在新文科上的谋划推进分不开。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传媒类高校,浙传把新文科建设写进了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文科意味着对传统人文社科专业的重塑。”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姚望表示,“新文科不能‘新瓶装旧酒’,一定要促进实实在在的变革。”在校内的人文社科专业类课程中,除了加快推进课程库现有课程的内容升级外,学校今年更是立项了首批10个“新传媒+”系列课程,焦俊波的“融合媒体报道”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入选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点——体现了新兴传媒业态,更好地匹配业界需求。

要让课堂跟上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主动出击。姚望介绍,在浙传,每个二级学院都有一类特别的虚拟班,它们大多携手行业企业,在培养方式上独辟蹊径。例如,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这几年先后和行业企业、校友等合作推出了创意精英班、文化产业双创实验班及综艺制片人双创特色班。虚拟班借助外在资源,提升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些班级回应了产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丰富了教学与实践资源,也倒逼我们加快学科优化和课程建设的步伐。”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雷告诉记者。此外,校内的“体育评论解说特色班”“飘萍班”“新华书店班”“影视大师班”等也各具特色,对接行业细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学校决定将“创意写作”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就是基于先前校内创意写作虚拟班的试点经验。“校内的试点就像‘孵化器’一样,可以为专业方向的优化调整提供思路。”姚望告诉记者。创意写作的融入,不仅让传统文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更具办学特色,还与校内文化创意相关专业相呼应,发挥了协同优势。

“新文科还意味着跨界,一方面需要打破人文社科内部之间的壁垒,另一方面也需要突破人文社科与其他学科门类间的障碍。”姚望表示。在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教师们就在筹划互联网运营师等一批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像互联网运营师,就不仅需要管理学的知识背景,还需要吸收电子商务、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类知识。”张雷说。此外,他们还基于今年疫情期间会展业从线下搬到线上的新形势,协调相关学科资源,在“云上”会展方向发力。

与此同时,浙传也积极鼓励文科教师与工科教师进行科研与教学上的合作。最近,学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就与媒体工程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教师合作完成了一项以新闻报道与新闻发布为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此外,学校还对已有的工科专业进行优化,增加了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传媒大数据等方向,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新文科的持续推进,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让他们成为新文科变革的引领者、践行者。浙传除了积极推动“专业思政”、做好新文科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引领外,还把教师授课是否反映学科前沿和新趋势作为督导听课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促使教师们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7-16/xw_5377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