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式及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国际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重点围绕数学、理论物理、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
大会吸引了包括10多位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以及50余名各国院士在内的300余名海外科学家及知名学者前来参加。当天中午,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数学奖得主大卫·曼福德,诺贝尔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科学委员会成员、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菲尔兹奖得主马克西姆·孔采维奇,国际数学联盟主席中岛启,印度数学学会主席、印度科学院院士迪彭德拉·普拉萨德等中外科学家就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当被问及期待年轻学子能从会议中获得哪些收获、对于基础科学人才培养有哪些建议时,丘成桐以一则自己的成长故事作出了回答。
丘成桐表示,当自己留学海外、在校园内见到以往只出现在课本中的名家大家时,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从那些伟大的学者身上,他感受到梦想并不遥远,产生了自己也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信心。
“所以,中国的小孩看到世界最有学问的学者,感觉到自己也有能力做伟大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启发。”丘成桐表示,大学者的演讲和他们讲话时提及的方向,有可能会影响年轻学子一辈子,他希望通过大会也能为中国学生提供这样的机遇。
“中国的学生非常聪明,他们所需要的其实只是一点点的帮助,比如通过大学课程学到一些最新的东西、遇到一些不错的教授,再加上鼓励他们发挥好奇心和研究精神,这样,他们的成长就会跟以前不一样。”回看自己在清华大学从教的20年时光,姚期智认为,这20年间,中国学生的水平,至少在他所熟悉的计算机领域,“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
对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姚期智认为,以中国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为例,完成、完善其人才培养链,首先需要做好本科生教育;其次是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出世界顶尖的博士。他表示,只要完成了开始的这两步,中国计算机科学人才和该领域的科研创新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在姚期智看来,目前,中国本科生教育尤其是在头部层级的学校中已经完全没有问题,“甚至比国际最好大学的本科生教育还要好”。尽管当前一些地方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师资队伍,下一步,姚期智认为,还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尤其是加强一流师资的引进。
“如果一个大学里有好的队伍,比如有10名一流的教授,每人每年培养两个博士生,一年这个学校就能够培养出20名世界一流的博士。”对于这一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姚期智表示,自己已经在身边看到了这样的情形,因此对此相当乐观。“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第二个,因为效果好,别人看了就会效仿。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环境好了以后又可以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回归。我个人对于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姚期智说。
戴维·格罗斯表示,正如丘成桐和姚期智所说,本届大会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对于年轻的科学家、学者和研究人员而言,可以促进中外学者相互认识、建立起联系并且寻求未来的合作。他表示:“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而言,我认为去听一些自己非常崇拜的科学家的讲座、与他们接触,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与年轻的同事们进行交流。”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