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整本书阅读贵在“整”和“读”

网友投稿  2023-07-21 08:08:08  互联网

    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给《西游记》中“天竺收玉兔”“流沙河收沙僧”“三打白骨精”三个故事排序。2023年安徽省中考这道名著阅读题引发了讨论和争议。大部分人认为,过于细节化的出题方式,可能导致学生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了对整体情节的把握,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思考乐趣,甚至因失望而放弃阅读名著,因为读了也不能得分。也有人持肯定态度,认为细节化的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耐心地仔细品读文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况且考查细节在语文考试中很常见。

    对这道试题本身的评价,肯定或否定都无可厚非,但是认为这道题就是考查细节进而得出整本书阅读要注重细节的结论,就值得商榷了。

    中考结束后笔者在自己执教的班级(高一)展示该题。有三个学生一看就说会做,因为认真读过《西游记》,记得这三个情节在书中的顺序;其他40多个学生坦言做不好,承认初中没有认真读《西游记》,中考复习时背熟的东西早忘了。

    于是我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交流:即使从来没有读过《西游记》,身为中国人对《西游记》的故事也应有所知晓。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经,先要组建团队,这是常识,因此“流沙河收沙僧”肯定是排在前面的。先收玉兔,还是先打白骨精呢?即使忘了《西游记》内容,是否也可以从题目中寻找相关信息?学生立即关注到“天竺国”,而且提出“天竺国”不在中国,属于“西天”。《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到了“天竺国”已经接近西天了,那么……教师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简单点拨,没有涉及《西游记》任何“细节”,学生就能得出答案了。

    “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阐述。整本书阅读突出整体性,而不是细节。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更强调“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的这道中考题也不是考查细节。

    整本书阅读贵在“整”,也体现在教材中。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有这么一段话:“看到这些书名,你想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怎样的奇遇吗?先猜猜看,再打开童话故事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书名猜读全书内容,就是着眼于“整体认知能力”,这与前面所讲,通过思维分析解答这道《西游记》中考题的思路殊途同归。

    整本书阅读是通过整体性的阅读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综合素养的阅读活动。学生经历了整本书阅读后,思维应该更活跃、敏捷,更勇于探索创新。面对安徽省的这道中考名著阅读题,学生不应该只是努力回忆书中细节,更不应该试图依靠死记硬背来得分。整本书阅读培养的是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有教师坦言:类似安徽省中考这道题,考得太细,复习资料涵盖不了全书所有内容,无法复习应考。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不想着怎么读书,一心记忆背诵,已经偏离了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精神。整本书阅读不是借助所谓的“复习资料”来刷题,而是培养学生读书: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倡整本书阅读却不重视“读”,岂不成了伪命题?

    《西游记》是小学“快乐读书吧”的阅读书目,也是初中“名著导读”的阅读书目。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提示《西游记》“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流沙河收沙僧、三打白骨精、天竺收玉兔这三个故事就串成了《西游记》的长篇故事);七年级上学期名著导读为阅读《西游记》设置了三个探究专题,其中第一个专题是“取经故事会: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经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无论是五年级读《西游记》“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还是在七年级开好“取经故事会”,如果能把阅读《西游记》落到实处,做好这道中考试题根本就不难,哪里需要背诵记忆“复习资料”?

    整本书阅读写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编入高中新教材,进入新高考,整本书阅读成了“三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整本书阅读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读好整本书,是整本书阅读的“三要素”。(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7-22/xw_5406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