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认知、年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单单依靠教师的口头阐释,部分学生难以深刻理解文章内涵,且很多学生无法将知识网络构建起来,导致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容易忘记,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思维导图具有思路可视化的特征,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显著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改善学习成效。小学语文涵盖了十分零碎、繁多的知识点,部分学生无法对重点知识进行辨别,导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而基于思维导图的支持,学生可以将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明确课程的重点。
2.个性化发展得到实现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能让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独立感知,对重点知识进行科学梳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高效传输教学信息
为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语文教师需将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优势利用起来,帮助学生明确掌握教学思路。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于黑板上详细罗列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结合教师所制作的思维导图,深入阅读、分析和掌握文章的结构与主旨。这样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信息有效接收,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师即可借助多媒体或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们呈现思维导图,结合语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思路。文章涵盖了起因、经过及结果三个部分,学生结合思维导图,阅读文章内容。首先要明确小蝌蚪找妈妈的起因,之后了解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出现的事情。最后讨论小蝌蚪是否成功找到了妈妈。按照这样的顺序,可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内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2.优化自主学习过程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良好的语文基础,导致自主学习过程中容易有诸多的困难出现,影响到自主学习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详细罗列阅读思路,完成阅读活动后,详细审视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且对比教师的思维导图,将两者之间的差异找出来,进而调整学习过程。通过本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改善,思维发散能力也可得到培养。
例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同步制作思维导图。本篇文章共分为三段:第一段将时间、地点、人物等阐述出来;第二段对毛主席挖井的事迹进行了讲述;最后一段则对文章的主旨进行了表达。学生通过制作这样的思维导图,能够高效理解文章结构与主旨,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成效。
3.改善合作学习效果
将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传统合作学习模式下,受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对其他学生的思路、想法等全面了解,导致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而基于思维导图的支持,学生之间可以透彻了解对方思路,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全面改善合作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静夜思》一文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阅读,且分别将思维导图制作出来。完成诗歌阅读后,小组之间对各自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分享。不同学生在问题思考角度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有学生着重思考了诗歌中的比喻,也有学生则对比了“低头、抬头”的动作。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进一步完善了思维导图,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帮助学生更加透彻、深刻地理解诗歌主旨。
4.提高知识复习质量
完成每篇文章的学习后,教师需要求学生注意保存思维导图,以便促进后续复习活动的高效开展。由于小学生容易遗忘知识,且复习过程中找不到重点,通过保存、查阅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复习过程的条理性。同时,又可以将学生的知识记忆唤醒起来,降低了复习的难度。
例如,复习《金色的草地》一文时,学生通过观察当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即可快速明确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文章生字词等重点知识,通过已有知识的唤醒,促使复习质量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较大价值。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章节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应用思维导图,重新梳理与设计教学流程,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鼓励学生将其应用于学习过程中,以便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