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青云
一直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如何激励教师自主成长、激发教师投身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校长们普遍都要应对的难题。杭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日前举行2020年年会,众多小学校长聚焦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成长需要良好的“生态圈”
“许多年轻教师,学历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丰富,学习样态、发展需求、工具应用越来越多元;与此同时,理想、信念、情怀却不稳定,包容、隐忍、与人为善的能力也亟待加强。”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才军一语点破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通病。他提出,学校要始终为教师提供丰富而均衡的发展机遇,即让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有发展的机会。“青年教师的培养要适度前置,比如按照招聘节律,让新教师提前半年跟岗实践,在此过程中认同学校文化、参与学校管理、熟悉校园生活、加强职业体验。”
“与学生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同伴合力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一样,青年教师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圈’。”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副校长金懿表示,以班主任培养为例,学校可以围绕其进行顶层设计,在学校、班主任和家长之间,构成一个家校协作的“生态圈”;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又构成一个共同带领班级的“生态圈”,以此达到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合作共赢的目的。
中层岗位锻炼,学历、学术提升;教育教学来访接待,交流、支教、挂职锻炼……在杭州市天长小学党支部副书记王润毛看来,学校应注重给教师创造教育交往的机会,因为教育交往具有促进个体在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意义上构建自我的特殊价值和功能。“根据教师在不同方面的潜能,来设计‘入门—达标—骨干—名优’这样一个完整的发展机制。在此过程中,不同阶段设置不同模式。”王润毛说,该校的每个中层岗位都设有副职锻炼岗位,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学校在给教师提供机会的时候要注重‘全员卷入’。”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校长张浩强说,每位教师在学校工作中都不是旁观者,而是支持者,“专业成长需要不同的经历,而这种经历才能丰富其人生。学校要强调岗位成才、岗位有为,不妨把管理岗位也当作培养教师成长的台阶,这一定能让年轻教师得到历练”。
目前,杭州有许多学校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成了保障集团内各校教育教学优质均衡的关键。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副校长尹伟表示,形成自然、和谐的教师交流生态非常必要,即通过教师队伍在集团下属各校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母体学校制度、管理文化的传播和质量标准在不同学校内落实,从而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的造血机能。他认为,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一要文化先导,奠定教师交流的思想基础;二要创新机制,形成教师交流的保障体系;三要政策激励,提升教师交流的动力。
多途径提升幸福感
“做走心的工作,学校管理者的一份问候和关爱就是一次师德教育,也能让教师感到温暖。”张浩强的一句话,引起了与会校长们的共鸣。教师队伍的管理,除了促进专业成长,能让他们安居乐业也非常重要。
如何让教师具有职业幸福感?金懿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改革教师工作的评价制度,从以前单一的量化打分变成现在更关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架构让教师幸福工作的机制,包括给班主任过节、年轻教师工作两三年后有参加国家级研讨会的机会;学校根据教师们的爱好、特长,组建多个社团、俱乐部;等等。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必须围绕于‘人’的发展。这个‘人’,既指学生,也指教师。因此,尊重差异、赏识个体、多元发展不只是对学生的教育理念,更是对教师的发展理念。学校要让所有学科教师都有发展的归属感,让所有青年教师都能在学校获得强烈的存在感。”罗才军说,在学校里,不仅是语数外这样的主课教师受到重视,音体美劳等综合学科教师也应该受到重视,学校要本着让每个专业教室都成为工作室的理念,增强综合学科教师的尊严。
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音乐教师洪晨在会上讲述了一个自己忙于工作,学校领导帮她照顾生病孩子的故事。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在该校很常见。“教师的幸福是被‘暖’出来的。家长、孩子有困难的时候习惯求助教师,同样地,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也会遇到困难,也需要帮扶和人文关怀。”在常务副校长高琦看来,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对教师的合理要求有求必应,无论是专业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她举例,在该校,所有校领导每个月都会去听教师们的课;每一年都会安排教师去大剧院观看各类演奏会、音乐会、歌舞剧等,给他们提升艺术修养的机会;长期活跃在各个教师社团群里,并且每一次竞赛前都会去给紧张备赛的教师加油打气。“学校管理者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充当教师们的坚强后盾,给他们底气和鼓励。”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