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 宏
振兴乡村教育,托起乡村名校,让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千千万万个儿童和城市儿童一样,享受优质教育的成果,这是当下摆在教育人面前的重要课题。2018年年末,全国农村学校校长论坛在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农村学校的校长会聚在一起,就“托起乡村名校”这个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了研讨。
发展较好的乡村往往有一所凝聚人心、给人希望的名校。那么,什么样的学校可以称为乡村名校?乡村名校的特征是什么?在浙江大学教授刘力看来,乡村名校就应该有三个特征:品质优良、与众不同、有口皆碑。乡村名校必须有高品质,这来自高水平师资队伍、让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一致的愿景规划、与当地传统相协的独特的文化;乡村名校必须有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等特色产品;乡村名校必须有美誉度,妇孺皆知。义乌市廿三里初级中学校长陈建新认为,所谓名校应有“三高”,即高质量、高认同和高品位,分别指向教育质量、社会认同和特色发展。在乐清市教育局教研室叶宝华看来,一所学校要想成名,不管是乡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路径是一样的。其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真正地面向全体,有没有真正地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总之,乡村名校要成就品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好校长及其带领下的一支兢兢业业的好队伍,以及有自己的特色。
乡村名校往往有一位好校长,校长甚至成为学校发展的符号,一所学校独特的魂。他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并带领全体教师开展独特的办学实践。在缙云,提到好校长就会说起刘勇武,他让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长坑小学,变成了一所人人皆知的农村名校。他秉承“生活即德育,德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鼓励每个学生都学会一样乐器,从检查农村孩子的手指甲是否剪短,手是否洗干净开始,让孩子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刘勇武因此入选马云基金会赞助的全国乡村20位好校长培养人选。
在青田,地处农村的章旦中学在当地也是赫赫有名,一说起校长王剑锋,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章旦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品学兼优,这些年不仅没有一个流生,还有城里的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章旦中学。因为对校长王剑锋的信任,学校与家长沟通很顺畅,这份信任也给学校带来了很多好的社会资源。校长全心全意助力教师成长,教师才能钻研业务,全心全意助力学生成长,也因此成就了学校的特色和好口碑。
要成为乡村名校,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项目,这不但是学校的立足之本,而且有助于传播知名度、增加美誉度。义乌廿三里初中是一所农村初中,这几年吸引了省内外多所学校的师生前来参观。学校抓住了课改这个“牛鼻子”,8年来经历了课改四部曲:一是从了解学生、了解学科、了解教学出发研究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设计;二是立足教学方式变革,探索基于学为中心的“345自助课堂”,形成学案导助、小组互助、展评推助、反思长助的四助策略;三是对接高考改革,践行基于个性选择的课程建设;四是顺应社会发展,尝试“互联网+教育”的平板教学。8年课改,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提高了,教师更专业、更自信了,学校的课堂特色更鲜明了,社会的美誉度也更高了。
要成为乡村名校也离不开外界资源的引入和支持。教科研机构在振兴乡村教育上可发挥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可以通过整合区域优质教科研资源、协力定点帮扶的方式培育乡村名校。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曾经以“先学后教”为课题,推进了6所乡村学校的教学改革,让学校成为当地名校,留住外流的学生。衢州市教科所副所长吴水洋认为,在培育对象上,要物色“有情怀、想干事、重科研”的校长,以期“成就可成就之学校”;在帮扶内容与途径上,要立足课堂改革和短期可见效果的项目,放眼学校的整体和长远设计。可以从重视外部已有成功经验的移植与外化做起,精选一批“接地气”“短平快”的优秀科研成果(如各门学科的实用学法和教法指导),开展下乡推广活动;或者牵线搭桥,促成城乡学校的校际帮扶。如衢州市教科所探索优秀科研成果跨大市共享机制,把从温州市引进的张作仁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三单教研”成果放在柯城区石室小学进行深度推广;衢州市实验学校与江山市凤林初级中学结对,开展每月一次的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每学年一次的结对成果展示,5门学科安排了农村学校年轻教师与城区名优教师结对。另外,要重视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的根植与内化。如教科研机构专业介入学校办学诊断和文化重塑,以期从根子上改良农村学校的精气神,激发办学活力与教育自觉,促进办学主体的自我革新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