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 涛
近日,杭州某中学进行了一项“年度育儿总结”调查。调查显示:在该校学生一年的花销中,补习班费用是大头,最高的达6.25万元。再看笔者周边,该中学的情况并非特例,高额补习费支出的背后,是初中生普遍参加课外补习班的现实,是家长沉重的经济压力。
家长为孩子报补习班不外乎以下几种心理:小孩成绩不理想,自己又没有能力辅导;别人家的孩子上了补习班,自己孩子不上就在竞争中吃亏;自己没有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出点钱送到补习班去管。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上补习班真的能出现家长期待的效果么?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根据对班上上补习班和不上补习班学生情况的比较观察看来,上补习班可能“补”来的仅仅是家长对自己的心理安慰。
课外补习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短暂的“虚假繁荣”。一些学生经过寒假、暑假长时间地参加某个学科的补习之后,新学期开学会有一些进步,但这种进步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以后,优势就会消失,这种短暂的“虚假繁荣”还会影响学校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判断。究其原因,课外补习班的“法宝”就是灌输和刷题,而这些知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其背后支撑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如何培养则不去考虑,而且学生自身对于课余时间参加补习班大都存在抵触情绪,这种补习也就无法形成学生学习的持续动力,展示其学科学习的真实能力。
大多数家长在选择课外补习班时的依据都是广告和口碑,家长自身缺乏专业识别能力,存在盲目性。课外补习班就真的可以那么信赖么?补习班的师资大多是没有教师资格证和教学经验的社会人员,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教学方法。笔者曾经担任教师资格证面试的考官,除了应届毕业生,大部分参加面试的考生来自课外补习机构,他们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实在令人担忧。此外,当前补习机构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教学效果也缺乏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方法,一些补习班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消防安全不达标等。
补习太多容易形成“补习依赖症”。长期参加课外的补习班,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反正补习班会讲的,课内学习就会放松,遇到难题也疏于去思考,还会对学校里本学科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在正常教学时间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在此情况下,一旦停止补习,学生该学科的成绩就会迅速下降,从而进入“一补习就提高,一停止就下降”的恶性循环中。这种“补习依赖症”还有蔓延到多个学科的趋势,长此以往,得不偿失。
学习如吃饭,不仅要吃进去,还要能消化吸收,而消化吸收同样需要时间。学习成效改善的关键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校内学习已经很紧张,压力也很大了,与其课余时间再盲目地到补习机构去灌输知识和机械重复训练,倒不如让孩子自己整理、消化所学知识,思考、发现知识薄弱环节后寻求在校教师的帮助。课余时间让学生适当休息,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特长也是十分必要的,毕竟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也是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