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 徐颖燕
精彩的课堂需要细节来构建。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教学细节,精心预设教学细节,敏锐捕捉教学细节,造就细节的灵动生成,让语文课堂因细节而精彩。
一、前置搜集细节,铺垫精彩之端
新课标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的前置预习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信息,教师可以据此把握学情,铺垫课堂教学细节的厚度。
1.搜集盲点。前置性预习是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独立学习的尝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也会存在感受的偏差,甚至出现理解错误的盲点。因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准确把握预习中的盲点与教学中精彩细节的生成密切相关。如教师在学生预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发现:学生对“生命桥”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就是预习中的盲点。掌握学情后,课堂预设就会围绕这个盲点,解开文章主人公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捐献骨髓的缘由,为“‘生命桥’就是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这一主题的深入做好铺垫。
2.搜集亮点。课堂教学中要关注预习中的盲点,同时也应注重学生预习中的亮点,进而引领学生升华感悟,将课堂推向高潮。如学生预习《老人与海鸥》一文时,想象老人去世后海鸥在为老人守灵时可能说的话。笔者在设计时紧紧抓住课堂中最能出彩的环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把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情的话语展示出来,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样的写话训练细节就是课堂的亮点,也是课堂的高潮部分。因此,准确把握学生在预习时出彩的环节是促成精彩课堂的保证。
二、预设把握细节,夯实精彩之基
细节是教师在对教材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创设。生成的精彩细节表面看是信手拈来,实质上却寓于独具匠心的预设之中。
1.预设主线。教学的预设应紧紧围绕文本的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有内在的牵引力,既能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又能形成学生深层次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如教学《搭石》一文,主线是“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教学中巧妙地将风景之美和人的心灵之美相融合,让学生从“人们放稳搭石”“行走搭石”“互相礼让”等细节中感悟人性之美。
2.预设主旨。语文文本文质兼美,从理解字词句篇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训练阅读理解到指导写作方法,从语言文字的揣摩到情感的熏陶……与其面面俱到,不如依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内容发挥其辐射功能。如《草原》一文,紧紧抓住一个“美”字,用这个“美”字把文本的两个主要板块串联起来。第一个板块抓住景美,第二个板块抓住情美,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牵枝攀藤的讲述,紧抓主题,清晰明朗。紧抓主旨的教学细节可以使课堂具体充实、灵动变化。
3.预设宽度。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的产物,但教学面对的是在知识结构与个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的学生,实施的空间又是充满变数的课堂,所以预设有待于改良和完善。课前的预设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空间,为学生的生成与发展提供足够的宽度,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这样,师生对话交流时的路径才会更丰富。
三、课堂捕捉细节,凸显精彩之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课堂教学是在特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细节,用自己的慧心发现和捕捉细节,寻找蕴藏其间的教育智慧和真谛,促成精彩的生成。
1.紧扣疑点,让探究丰满。课堂上的亮点是学生灵感的迸发,也许稍纵即逝,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善于捕捉。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有学生质疑:“鸭妈妈的窝里怎么会孵出天鹅来呢?”教师有些茫然,随即答道:“这个问题与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关系不大。”课堂中最好的生成契机就这样被教师忽略了。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天鹅蛋怎么会在鸭妈妈的窝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片段,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篇童话的原作,从而让学生感悟童话丰富的想象。如此不但巧妙地处理了疑问,而且使课堂更丰满、更有张力。
2.探究异点,让合作闪光。异点就是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解决这样的异点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过程。合作探究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从而求异存同,达成共识。如一位教师在上《落花生》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苹果、石榴也有许多优点,我们不能做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吗?”教师抓住这一异点,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所处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我们要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在小组合作层层深入后,学生们了解了文本所处时代的特殊性、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等,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学会了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人生价值论内涵。
3.巧用误点,让感悟深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许会轻视学生细微的错误,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偏差。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不仅能帮助学生拨正偏差,而且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让感悟更深刻。
4.善待意外,使细节精彩。《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育是一件直面不确定性的事,正是有了这种不确定性,课堂才有了生命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