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实验幼儿园 赵 颖
幼儿科学探究是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经验、能力和态度,融操作性、思考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创建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探索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方案,多元评价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让幼儿通过科学探索获得经验,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学习品质。
一、“营”环境,激科学探究之欲
开展各类科学探究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轻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大胆创造。
1.艺海科技馆——妙趣无边
基于当今科技大环境下对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思考,我园开设了幼儿科学学习中心——艺海科技馆,内设生物科学区、生命科学区、设计区、机械区等不同的区域。探索齿轮转动的秘密,用放大镜观察动植物标本,观看彩色喷泉……如此超现代的空间,常常让幼儿们流连忘返。
2.创客中心——创意无限
为了让每个幼儿主动参与和尝试,幼儿园为他们独创了STEM儿童创客中心,室内分斜坡世界、轨道工程、风机探秘、锁扣创想、百变磁墙等五大区。在这里,幼儿自主操作,展开想象,丰富的活动材料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科探广角——其乐无穷
幼儿园每个班都铺设了科探广角,教师从幼儿的角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分层、分段地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究主题材料。大家积极探索,乐此不疲。教师参与其中,倾听幼儿的话语,时时赞赏他们的点滴发现与进步,在点赞声中创设敢想、敢说、敢做、敢创造的氛围。
二、“甄”内容,品科学探究之趣
教师只有激起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才可以提升儿童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发展儿童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力。
1.生活游戏——玩转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食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体验科学、运用科学,让生活成为科学教育的源泉,最终根植于幼儿的生活中。因此,我们必须从幼儿身边的现象或事物入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究的对象,让他们感知、发现,并引导他们去分析、推理。
2.系列活动——探秘科学
科学探索活动需要持续性,教师应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发现有探索价值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围绕这一内容,设计若干个相互间有联系的、循序渐进的、层层深入的科学实验或操作活动。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选择能吸引幼儿兴趣,具有操作性并能深入探索的系列科学活动。教师在设计系列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操作兴趣,确保操作环节科学、严谨,使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直观明了的答案。
三、“守”时机,引科学探究之路
教师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其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究。介入过早、指导过多,会使幼儿忙于回应,缺乏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甚至会剥夺幼儿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太晚、指导不充分,幼儿则会困惑、无助,失去探究兴趣。那么,如何介入才能被称为适时、有效的介入呢?
1.预设问题——巧拓思路
问题是引导幼儿思考、探索的核心,随着问题的解决,探究才能深入。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孩子发现问题,这时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问题的预设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幼儿探究的结果。如在《斜坡轨道》活动中,我以“如何让小球在轨道顺利通行?”为开端引导幼儿探索,利用轨道制作小球的运行轨迹。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选择了不同材质的轨道。于是,我追问:“小球分别在木质轨道和pvc管轨道上滚动,哪种轨道会让小球滚动得更快呢?”使幼儿进一步探究。
2.适时介入——关键点拨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决定了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惑,教师有责任点拨他们,为他们的探究打通关节,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而教师介入的时机和尺度就是引领幼儿深入探究的关键。通过适时的点拨,设计适合幼儿的指导策略,以孩子的眼光思考试验的可操作性,会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经验,又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努力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巧”评价,养科学探究之思
教师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方法、总结经验、深入探究,为科学探究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幼儿自我、同伴间的“巧”评价则有助于孩子主动观察、自主探索等科学素养的养成。
1.关注个体——树立自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育内容要更多考虑到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就感”。评价更应如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在“小蜻蜓”制作中,只见幼儿将小蜻蜓的眼睛拆了装,装了又拆,始终无法组装得和设计图一样,正要放弃时,教师对设计区的幼儿说:“你很专注,有耐心,用了不同的方法组装小蜻蜓的眼睛,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漂亮又牢固呢?”教师在肯定她的同时,间接帮助她解决了问题。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而能力强的孩子则需要维持新鲜感以及挑战的难度,如此才能促进幼儿不同程度的提高。
2.团队合作——互助激励
教师应使用小组讨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将教师和幼儿的评价有机结合,既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能力。幼儿通过分享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而同伴能在他的自我评价中获得解决难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探索过程中的专注、遇到困难时的坚持、合作过程中的分工等方面对其做出评价,让幼儿在体验探究乐趣的同时还能获得经验的累积。
总之,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只有从观念上进行更新,通过对幼儿和谐探究氛围的创设、兴趣的激发、探究内容的合理选择,对幼儿特定阶段性发展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探究成为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习惯,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才是有深度的探究,才能促使幼儿形成科学的态度,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