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煊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未来5~10年左右,要使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
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政府办学,办学主体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劳动者工匠精神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办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行业办学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有不少国务院各部委直属的行业性质职业院校,如铁道学院、纺织学院、化工学院、轻工学院等。这些院校都设有为本行业服务的窄口径专业,如:冶金部所属的冶金类工科专业中有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4个特色专业;机械工业部所属的机械类工科专业有冶金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这些专业是与工业“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对口的专业,专门培养工业“四基”技术人才,培养出的人才为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高校专业目录调整、扩招、教育改革的推进,行业办学逐渐转变为政府办学。政府办学虽然有助于教育教学管理,但单一的办学主体使得职业教育难以办出特色,不仅影响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深度的校企合作,而任何一家企业都归属于某个行业,当行业办学在职业教育中缺席时,势必难以开展真正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无法走向深入,不仅难以培养出在某个专业领域技术水平精深的人才,而且还会出现技术人才稀缺,甚至“一将难求”的尴尬局面。
行业对技术及专业的预测及引领作用,是政府所不及的。有计划地恢复行业办学,使“高大全”的综合型院校向专业性院校回归,是时代的呼唤。各专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回归窄口径,例如,将宽口径的金属热加工专业重新细化为窄口径的铸造专业、锻压专业、焊接专业和热处理专业。回归窄口径专业划分,有助于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减少由于专业设置重复而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必须要有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在多元主体共建的格局中,行业是最为丰富、最为重要的力量。站在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前沿,恢复行业办学,不仅关系到产教融合的有效实施,而且关系到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整个教育金字塔的稳定。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