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青云
“起立有精神,人离凳要靠,排队静齐快,整齐又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走,两两对齐不打闹……”杭州春芽实验学校303班的思品课上,正在播放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微视频《好习惯之队列整齐》。教师孙蓓蓓介绍,本学期该校把学生文明素养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品德教育的重点,倡导学生把“一月一个好习惯”拍成微视频。“行为习惯是学生品德见微知著的表现,只有通过不断强化训练,学生的良好品质才会提升。”
像春芽实验学校一样,我省广大中小学把品德教育放在了德育工作的首位。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品德教育,坚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品德。”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中小学,听一听一线教师们为深耕品德教育做了哪些努力。
创新思路 落实课堂主阵地
“教师说、学生听,重书本学习而轻学生生活,至于学生是否明白文中道理,道理是否能落实到行动、内化为行为,无法确认。”说起品德教育,放在首位的是思品课教学,然而受访教师们反映,现在的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的情况。
思品课是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才能在课堂上实现高效育人?“创新”是被提到最多的一个关键词。杭州市临安区石镜小学教师章菊英认为,课程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走进自然,主动表达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改灌输式教育为参与式、体验式教育。”该校对一至六年级的思品课程教材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针对学生实际分解成18个项目,整理出18个主题活动,并制作了24个与主题活动相对应的学生自己示范表演的行为细节微视频。各班学生自行组建德育践行小组,设计主题活动的方案。“把思品课分解成细节化的、具体生动的实践活动项目,激发了学生参与道德体验的热情,尊重了学生的天性,引导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中小学思品课应与活动、游戏、故事、小品、视频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判断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从而指导其在生活中的言行,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常山县阁底中心小学教师吴晓亚举例说,“在‘与诚信手牵手’这堂课上,为了让学生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并养成诚信的品德,我采取了让学生看《狼来了》视频,讲《烽火戏诸侯》《曾子杀猪》等故事,演小品《打工奇遇》,议网络好评刷分现象,唱《诚信歌》等形式,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身边的诚信。”
“被同学误解时怎么办?”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教师姚菊萍用一堂活泼而寓意深长的思品课,从学生自编自导的情景剧开始,引导全班以辩论形式寻找正确答案。学生余萧希说:“我们心中有很多烦恼,同学间难免有摩擦,这样的思品课既让我们冰释前嫌,又让我们整个班团结起来。”姚菊萍说:“青春期的学生在平时跟教师接触中,很多话不太愿意说出来,但是同学之间就不一样了,所以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解决,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创新载体 抓好实践更全面
“加强学生品德教育主要从活动和实践出发,在课堂内外通过学生的亲历,感受道德的力量,起到升华人格的作用。但是学生的品德教育又不仅仅限于思品课堂,而是贯穿于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如遂昌县第三中学校长吴德明所说,受访的教师们都表示,应该多管齐下,从细节、小事抓起,建立好实践渠道,将品德教育具象化。
事实上,校园内的品德教育无处不在。比如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或电视台节目、橱窗里宣传的好人好事等,都是品德教育的良好载体。宁海县潘天寿小学就把细节德育做得有声有色。该校凭借一张小小的“行为训练细节卡”,有序安排细节德育实践,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每周落实一个德育小细节,分项推进,逐项达标,学生提升品德的主体意识逐渐加强。教师胡燕琴说:“品德教育当从日常生活细微处着眼,引导、放大、规范,借此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我们遵从低起点、慢速度、多落实的原则,细化品德实践的内容,催发习惯养成教育主体的自觉。”
“学生好品行的养成,是一种慢教育,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在校期间教师的引领就显得格外关键。”常山县阁底中心小学教师吴海军表示,该校一直提倡教师弯腰行动,即早上校门口迎接学生弯腰问好,看到地上垃圾弯腰捡拾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很自然地效仿。“我想这就是行为教育,这种教育学生能入眼入心,无形中成就了每名学生的良好品德。”
还有很多学校把品德教育的触角直接伸到了校园外,以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基层,感受时代脉动,思考社会问题,培养责任心、公益心。比如在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的《行走德育: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上城德育实践》引导下,杭州市上城区的中小学品德实践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校充分发掘并利用自身优势或周边各类社区、场馆等社会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实践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