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 吴笔建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师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想方设法,殚精竭虑。为给学生公平的教育机会,每当新生入学分班之际,平衡分班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却总会受到来自学生、家长、教师的抱怨和非议。
分层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组别加以区分,教学手段灵活多变,教学管理也更加方便了。
但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着不足之处,就是容易对不同组别的学生产生区别对待,甚至是偏见或者歧视。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作业评价,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尤其是让学困生小组的学生产生自卑感。
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时刻改换自己的角色,尽最大可能面向全体学生,获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只能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就好比在一块庄稼地,对作物施以不同的肥料,生长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既要培优又要补短,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典型题目只能蜻蜓点水,不能深入分析、拓展延伸,这是对学优生的不公平;但如果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面对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或许会颗粒无收。
在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征集各方意见之后,学校决定尝试采取相对看好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依据数学、科学两门学科的学业成绩,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A、B、C教学班进行走班教学。
本次走班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并没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班,仅限于在学习数学、科学两门课的时候,学生按各自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到不同的班级去上课。
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同一个班级同一层次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彼此没有多大的差别,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更具有你追我赶、公平竞争的愿望和潜力。如同体育比赛时,如选手实力相差过大,结果没有悬念,观众看得索然无味;假如选手之间势均力敌,则会激起选手们的斗志,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肯服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尝试了一段时间的分层走班之后,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问题却层出不穷,绝对称不上完美,已经对学校管理构成挑战。
1.学生自律性下降。对A、B层次学生问题不大,甚至对A层次的学生来说,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可是C层次的班级管理难度增加了好几倍。
在原先的行政班,C层次学生占20%,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往往就处于这个层次,但由于班干部、同学和教师的监督,各种违规行为容易得到遏制和纠正。
而一旦将这些学生集中在一个班,再加上为走班临时组建的班级,监管力度一定不如行政班,使得自由散漫的行为有了生长的土壤,给课堂纪律带来极大的冲击。
分层走班后的学生缺乏班级归属感。到了新教学班后,部分学生没有了在原来班级的自觉自律,教室卫生很难得以保证。同时,乱翻乱动他人学习用品、破坏他人课桌,学生投诉屡屡不断。
由于这种违规行为涉及其他班的学生,教室所驻班的班主任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教师们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让“后20%的学生”的学业水平有所提升,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2.作业收发难度系数增加。由于分层后新教学班的学生来自各个行政班,虽然各班指定课代表负责收发作业本,可是仍然无法及时、全数上交。我们可以理解课代表的无奈,很多C教学班的学生不想写、不会写,这纯属常态,不足为怪。
3.学生缺席现象越来越多。短暂的课间,走廊里挤满了走班的学生。一旦有个别教师不能及时下课,学生只能在教室外面等待。
有些学生开始厌烦走班,上课时故意呆在原来的座位不动,影响了其他学生的走班,使正常的上课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一些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时忘带学习必需品,让他回去拿吧,会影响所在班级的上课。虽然任课教师一再强调,但收效甚微。
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千方百计编造各种理由(比如最没有创意也最理直气壮的“上厕所”),寻找离开教室的机会。
据了解,分层教学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而且集中在大城市的学校。
前段时间,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调研时,某小学校长现场汇报:“我校共300多名小学毕业生,其中有150多名学生让一些民办学校提前招收了。这些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剩下的学生才去当地划片的初中就读。”
因此,目前农村初中的学生,留守儿童比例高,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学习自觉性和各方面习惯较差。一些教师感慨:“我们A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还不如某民办学校的中等生。”这样的评价是有案例为证的,个别家长觉得孩子在民办学校的学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把孩子转回本地学校就读,成绩竟然一下跃居年级前茅。
曾经以为分层走班可以打开一个新局面,让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尝试半个学期之后,我们发现,它对整个年级成绩的提升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反而成绩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分层走班教学的条件,只能是对城市学校的一种效仿。想以此走上坦途,不太现实,只能中途叫停。
而回归行政班后,走班留下的后遗症,需要任课教师花更大的精力去解决、去弥补,这是当初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