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长明
近期有媒体报道,山东省东明县100多名学生疑成绩差被强迫不能参加中考,此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学生家长反映,该县一中学不让学习差的初三学生参加中考,而是分流出去。教师会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安排去技能类学校,而且是强制性的。
强迫低分学生上技校不是个案,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本来,初三的学生上不上技校,应当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而且不管成绩好差,学生都有参加中考的权利。但是,一些学校不顾学生的意愿和权利,竟然强迫学生上技校,这背后是功利化的教育观在作祟。
当前,一些地方习惯以升学率来评价或考核学校,学校也通常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家长和社会评判一所学校的好坏,也往往是看这所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在这种情况下,把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劝”到技能类学校去,就成了某些学校快速提高中考升学率的一条“捷径”。升学率的提高,既能显示学校的办学政绩,又给学校带来声誉上的好处。
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推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是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生源数量下降、办学质量不高等原因,一些职业学校或技校存在着招生危机。为了保持一定的普职招生比例,也为了职校能够多招到学生,一些地方和学校便急不可耐地要求甚至强迫成绩差的学生上技能类学校。
强迫成绩差的学生上技校,对初中学校来说,可谓是名利双收。一方面变相提高了升学率,另一方面也给职校或技校做了“好事”。但这种功利化做法的后果不容忽视,不仅让追求升学的竞争变本加厉,还在办学方向上出现严重偏差——没有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涉嫌侵犯学生的教育考试权益。
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教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强迫成绩差的学生上技校的做法显然与上述精神背道而驰。
我们要敲响警钟,教育不能功利化,学校和教师都应当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拒绝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