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 恒
刚刚结束的毕业作品展,给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大四学生谷书怡吸了不少“粉”。今年,她所在的学院首次把毕业作品展放到了校外。在办展的杭州图书馆,第一天展览刚开始,就有不少市民在谷书怡的作品《人间花事》前驻足,几天下来,她事先准备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参观者的溢美之词。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开展学生毕业作品展的时候。记者了解到,像浙商大这样,把毕业展办到校外的高校还有不少。过去总在校内举办的毕业展,近年来缘何频频选择走出“象牙塔”?
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新舞台
不少爱逛图书馆的杭州市民发现,近期来公共图书馆设台的高校毕业展变多了。比如,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共同在杭州图书馆举办了第一届“城市艺术生活季”毕业设计(创作)作品展。而浙江理工大学则在浙江图书馆举办了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
“学生毕业后要走上社会。毕业作品除了要有教师的专业指导和评价,来自社会公众的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参与布展的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邱涛介绍,“公共图书馆的人流量较大。同时,这样的展览跟图书馆的定位也比较吻合。所以大家一拍即合,达成合作。”
而位于海宁的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则把毕业展放到了杭州。“杭州当地的企业是学生主要就业的去向。这次我们选择了位于滨江区的一家电商产业园。除了展区的面积适合,附近还有不少和学生就业对口的公司,方便企业前来参观和了解。”该校文化传播与设计分院副院长刘怡泓介绍。此外,该校还把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秀定在了热门商业综合体杭州城西银泰。
把毕业展放到校外,意味着更大的开销。中国计量大学的毕业设计作品展上周在杭州市创意设计中心开幕。该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魏殿林说,这次办展的费用约占到了今年实践教学经费的70%。浙商大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张丽洁告诉记者,此次与杭州图书馆的合作,对方免费提供了场地。但布展作品的规格更高,因此大家会选用更好的材料打样,成本明显增加。
相比在校内办展,师生花费的精力也增加了。“前期要物色场地、设计展示平台。展览期间还需要有专业教师和学生在场讲解。”刘怡泓说。校外展出面向的受众更加多元,学生们也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大家都有意地增加了互动环节,尝试优化观展体验。比如有的学生的设计主题和音乐相关,就摆放了架子鼓。”张丽洁说。
搭起校企沟通的新桥梁
为什么高校如此看重毕业展?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潘沁看来,毕业设计是考察和检阅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标志,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为重要的创作行为。毕业展是学院教学成果的直观呈现。
同时,毕业展在“牵线搭桥”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浙江树人学院今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有五分之一都是真实的业界项目。“一些企业就是看了我们去年的毕业展,对学生的水准有了了解后,才确定了合作意向。之后,校企合作共同为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命题。”该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桂玉告诉记者。
“原先在校园里办毕业展,也会邀请企业。但总觉得是在‘象牙塔’里,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刘怡泓表示。浙财大东方学院今年的毕业展现场,就有学生的作品被前来参观的企业当即录用,对方提出希望将其量产。除了邀请企业代表,校方还邀请了其他高校的同行,共同点评学生作品。
宁波城市职院早在2007年就开始把每年的毕业作品展放到校外。去年学校还做出尝试,在每幅作品上留下二维码,参观者可以通过扫码直接联系作者。“毕业展成了学生‘推销’自己的好机会。一些合作意向、工作机会都经由展览达促成。”该校艺术学院副院长王炳根说。“我们还有一个用意,想借此机会,让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给我们提一提建议,以提升我们的办学能力。”潘沁表示。
“毕业展还能展示院校在科研项目上的实力,吸引潜在的合作机会。同时也能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展现学校办学实力。”魏殿林认为。中国计量大学今年的毕业展还与企业合作,增加了线上直播等环节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毕业展纷纷“走出去”的背后,是高校服务社会理念的更新。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开始打开校门让市民进校看毕业展。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艺术院系试图走得更远。
“高校的设计专业,不能闭门造车,要主动接受市场的检验。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建设也有信心。作为应用型高校,我们理应在这方面更为主动。”刘怡泓说。
“各高校毕业展的时间前后相差不多。如果能在场地、经费等方面有更多的协调,就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创新成果的转化。”魏殿林说。无独有偶,宁波市最近就举办了首届“甬·创”宁波大学生优秀文创作品联展,展出了来自宁波大学、宁波财经学院等6所高校的数百件优秀毕业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