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费静怡
四五个学生一个小组,正围着圆桌捣鼓一个垂直种植的框架模型,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走动两步,讨论到激烈之处便高声争论起来。甚至教师也湮没在了学生中,不在讲台,而在一个个小组之间,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
这样的一幕,出现在湖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创新班STEAM“垂直农场”的课堂上。乍一看似乎有些“乱糟糟”的,但师生们却沉浸、享受其中,感受着思维碰撞的美妙火花。“这就是STEAM教育的一个特色。”湖州二中STEAM中心负责人忻森介绍,“STEAM教育就是要打破教师上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2018年2月起,湖州二中正式推出STEAM特色课程,成为浙江省最早实施STEAM课程的高中学校之一。2018年4月,学校由浙江省推荐成为“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种子学校。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湖州二中STEAM教育进展迅速,在刚刚过去的4月,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浙江省中小学STEAM教育项目培育学校”。
“奇妙的仿生学”“垂直农场”“机器人月球漫步”,学校为2018级创新班学生开设了3门STEAM课程。光听课程名称就很有趣,上起来自然也和传统课程不一样。与其说这是3门课程,不如说是3个项目,每个项目花费8~10周的时间来完成,每周一次课,每次课连上90分钟。以“垂直农场”为例,学生将探索人口增长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问题,在虚拟的地方“绿色小城”设计并制作一个垂直农场的模型。整个过程中,不仅要学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压力与压强的关系,还有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光合作用等知识,综合了物理、数学、生物等多门学科。在课程最后,学生们将完成一个自主设计的农业工程并展示垂直农场的设计理念和流程。
涉及这么多学科,一位教师上得过来吗?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州二中通过推荐人选、学校组成专家组进行综合考评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由15位教师组成的STEAM课程团队,包含语、数、外、理、化、生、地、信息、通用、艺术等多个学科。“有时候,同一堂课,会有两三位老师一起上。”忻森说。
学校还专门打造了一个“STEAM科创中心”,配合STEAM教育的开展,中心主要由一个主场馆和两间独立的机器人实验室组成。主场馆设计为开放式格局,划分为垂直农场授课区、机器人课程授课区、仿生学授课区以及电子查阅室、成果展示区等。两间独立的机器人实验室,可分别开展FGC、水中机器人等科创类机器人教育活动。
“小组的氛围超棒,提出的意见会被认真讨论,被采纳的时候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谈起STEAM课程的体验,高一(1)班学生陈炫阳说。开学第一周,班里的同学能对上号的只有十来个人,而以STEAM团队合作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其他同学的距离。
作为STEAM课程团队的15位教师之一,冯方荣感受最深的是开展STEAM教育以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下午三点下课,到了四五点还没回家,家长打电话来问。我一看,原来他们还在机器人实验室里编程!甚至有学生因为程序没编完,把实验室的电脑直接背回家继续编。”
目前,湖州二中的STEAM教育覆盖范围仍然较小,仅局限于高一年级的4个创新班。“但下一步,我们计划推动STEAM教育的理念常态化,让‘STEAM’成为校园里的一个高频词汇;课程完善化,通过引进校外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现有资源、创新发展更多课程,进一步完善和丰富STEAM课程;硬件专业化,进一步完善专业场馆建设和物料选配与采集;教学常规化,在具备合理课程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在高中3个年级逐步推开,让STEAM课程成为常规课程,成为学生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评价系统化,进一步完善STEAM的评价体系。”忻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