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湖南铁道职院毕业生盛金龙曾获中国中车“高铁工匠”等荣誉称号。
②湖南铁道职院“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陶艳在给学生上实训课。
③中南大学非洲留学生到湖南铁道职院进行轨道交通认知实习。学校供图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是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牵头单位之一,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持续加强校际和校企之间多层面、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协作互动,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为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共生共长
一份同舟共济的绝对信任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1年,地处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湖南株洲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是全国唯一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职院校,背靠制造企业、面向运用企业,具有脱胎企业、毗邻企业的天然优势。
学校坚持扎根轨道,服务产业,深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全产业链,跟随中国中车和中国铁路发展,逐步形成了覆盖高铁、普铁和地铁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运用、管理与维护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活跃在轨道交通的各条战线。
从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企业办学校”的1.0版,到校企联合开展“集团化办学”的2.0版,再到如今构建以行业头部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为支撑的产教融合生态圈的3.0版,学校与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形成血脉相通、唇齿相依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资源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的合作新格局。
共建共创
一种协同发展的崭新范式
共建标准,培养行业高质量发展急需人才。学校与中国中车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分析智能制造、智慧运维背景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升级改造的岗位特征,以现有的104个职业(工种)为蓝本,系统构建了面向未来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框架。牵头和参与制定了36个核心工种、12个新兴复合型岗位的岗位标准,以及18项“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备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职业标准体系。学校推进“一群一链,一专一企”产教合作模式,构建随动产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集群式专业结构,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装备运用、智能控制、管理服务四大专业群。同时依托原有专业优势拓展新专业方向,对接清洁能源、储能、高效输送等绿色交通应用和风光储一体化等技术发展,筹划开设风电、光伏、新能源等相关专业。针对轨道交通战略安全最为突出的两大短板——核心芯片和软件领域,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开设集成电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对接智慧制造、智慧车站、智慧运行、智慧管理等数字化需求,对专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学校与企业共建智能制造、时代工匠、田心高科、集成电路等产业学院,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方面共建共享共用,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等功能于一身的校企共同体。
共育团队,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学校构建了“双向流通、双向支撑、双向嵌套”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形成遍布全国,服务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设计及原材料、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全过程的师资“星链”。学校专业教师主要为来自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国工匠,其中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等专业教师有50%来自企业,专业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超90%,校企共同打造轨道交通行业最强“职教师资团”。学校落实专任教师5年进企业实践6个月以上的要求,为每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企业导师,参与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攻关、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工作。
共筑平台,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样板。学校与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牵头成立了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职教集团、机械行业高铁装备制造产教联盟等集团化办学平台。在学校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龙头企业成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对接所服务企业的技术领域成立12个创新团队,开展关键应用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攻关、工艺创新和成果转化,并在教学和生产中推广应用。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湖南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生产配套产品年产值达1.5亿元。
共兴共荣
一项服务战略的伟大事业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国行业比重超过30%。此次国家层面出台文件支持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对产业、对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带动轨道类职业院校,积极对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布局与岗位需求,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前瞻性规划设计专业布局,开发与行业标准对应的专业标准,输送高质量人才,全方位服务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专业与产业联动,实现无缝对接。共同体的搭建,专业与产业联动路径将更直接、信息更精准、调整更迅速、质量更出彩,将更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人才与岗位相适,实现双向互动。共同体的成立,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联通了岗位与人才的内涵。学校将基于共同体平台,开展现场工程师项目、中国特色学徒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时调研智能运维、无人驾驶等复合型岗位的工作任务,了解岗位的新发展方向与发展要求,共同搭建轨道交通装备共同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任务,工学结合组织教学,推动轨道交通装备类人才输送与岗位需求双向互动。
关键办学能力与真实教学条件相应,实现优质发展。有了共同体,更有利于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将与共同体的企业一起,建设一批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特色创新课程,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共同开展先进轨道装备领域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共享。同时,建设校内虚拟仿真与企业真实工作条件,以实现真实场景下的学习。学校还将伴随中国中车的海外基地,共同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实施,共同推动轨道交通标准在当地落地,共同推进轨道交通“产教同行”国际化。
积淀与创新同步,实现融合共赢。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2021年成功入选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我国重点培育的行业“国家队”,每年研发总投入超60亿元,主导制定了国际、国家标准百余项。有了行业共同体这个平台,将更有利于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企业携手,既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也解决“别腿”的技术和工艺。
共同体的成立将成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学校将与共同体内其他学校一起,推动建立轨道装备行业职教办学模式和轨道装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范式,做全国产教融合的典范,为建设制造强国和交通强国贡献职教力量。
(作者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