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入挖掘全省各地坚持不懈、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成就,本报组织记者深入一线蹲点采访,今起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栏目,敬请关注。
□ 陈蓓燕 通讯员 黄牛春
“粟裕爷爷的一部分骨灰就埋在这里,他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走进位于长兴县槐坎乡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记者听到有稚嫩的童音正流利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历史往事。
纪念馆的前身是70多年前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当时,司令员粟裕率部到达此地成立苏浙军区,积极向浙西日伪据点发起进攻,为抗战胜利及签订“双十协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因为拥有江南抗战时期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群,所以长兴也被誉为“江南小延安”。而正在讲解的孩子就来自距纪念馆三四百米远的槐坎乡中心小学。
地处“江南小延安”,当地学校自然深受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30年前,长兴县小浦镇成立全县首个少年军校,时任小浦镇党委书记的张春道亲自担任校长,探索国防教育如何让学生入脑入心。两年后,这个乡村少年军校成为全省先进。
1997年,槐坎乡中心小学也成立少年军校,推出了“小讲解员”育人制度。学生们每天轮流担任小讲解员,有时走进附近的纪念馆给游客讲,有时就在学校的国防教育展厅里讲。他们模仿专职讲解员的语音语调和神态动作,讲起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尽管校长已更换了好几任,但这项制度却一直被保留下来。采访当天,恰好轮到四(1)班的4名学生到纪念馆里讲解。只见他们身着绿色的小军装,胸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精神十足。站在一门仿真大炮的展台前,扎着马尾辫的王子玥先向游客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随后便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大家好,您眼前的是一门仿日式九二步兵炮,当年新四军在杭村战役中,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消灭敌人100多名,并缴获了这门大炮。后来,新四军借助它赢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如今,这门功勋炮的‘真身’陈列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馆长悄悄地对记者说,刚来时,很多孩子都害羞、胆怯,面对游客时紧张地说不出话,现在他们自信多了,不仅能流利地讲解,还会解答游客的提问,许多革命小故事张口就来。
从纪念馆出来,回到槐坎乡中心小学。刚进校门,记者就看到一块写有“军旅园”的指示牌。这个区域呈圆形,圆心位置立着一个大大的军号雕塑,周围则是各种充满“军味”的体育设施。“这是‘爬雪山’,这是‘过草地’,这是‘天目山反顽战役’。”四年级学生郑宇轩指着那些器械介绍说,粟爷爷带领新四军战士诱敌深入,那一仗打得太漂亮了。
还有“学军池”“行军路”“将军岭”等,校园里到处都有新四军的文化印记。在学校国防教育展厅,每天都有学生到“粟裕展厅”“新四军展厅”“小铁军展厅”等6个厅里轮流练习讲解。学生吴思懿告诉记者,新生进校就自动成为少年军校的一员,而每间教室的班牌也是军号形状的。
前不久,学校还设立了一间无人机操作实验室,里面有各类飞机模型和零件。校长黄崇明说,得益于当年新四军建立起来的“军民一家亲、军地一条心”的优良传统,许多驻长兴的部队官兵也会时常来校为学生讲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以及介绍最新式的武器,这大大充实了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
记者了解到,如今长兴全县6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合自身特色,都成立了少年军校。作为一门课程,国防教育也进校园、进课表、进课堂,定教材、定教师、定课时。2010年,该县多部门联手成立县少年军校总校,一次性编配20多名在编教师,对全县所有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训练。县教育局局长张向前说:“生活在革命老区,身边有这么多红色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教育资源,必须要好好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爱国意识。”
这是一座为学生们量身打造的别样军营。参训的学生按连编配,并以军队英模为连队名称,如黄继光连等。“授一面英雄旗、练一回铁军胆、吃一顿铁军饭”等“八个一”活动,给学生们留下了汗水与欢乐。学校副主任俞忠琴说,和建校之初相比,现在学生的参训自愿率和家长的支持率均有了大幅提高。
如今,国防教育已成为长兴教育的一张金名片。去年,槐坎乡中心小学还入列全国首批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2015年,粟裕长子粟戎生来到长兴,看到少年军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他感动地说:“孩子们,别忘记过去,只有牢记革命先烈做出的牺牲,才能更好地发扬革命精神,才能把老区建设得更好。”
采访那天,槐坎乡中心小学恰好召开运动会。操场上,除常规的跑步、跳远等比赛外,还有穿针引线、蒙眼单脚跳、绑脚赛跑等项目,学生们开心地参与其中。他们说,绑脚赛跑8人一组,考验的就是够不够团结,“当年新四军就是靠着团结精神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打胜仗的”。
望着操场上那一抹抹奔跑如飞、欢呼雀跃的绿色小身影,记者在想,或许正如粟老所言:“培养军人的体质、军人的知识、军人的品质,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少年一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