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既要设法加强物理,也要促进贯通文理 ——对八省“3+1+2”高考改革的思考

网友投稿  2019-06-21 08:08:08  互联网


□莫 剑

今年4月,8个省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普遍采取了“3+1+2”模式,即除了语数外3门统一考试外,在6门选考科目中,学生先从物理和历史中选出1门“首选”科目,然后从剩下的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相应地,高校也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

在笔者看来,“3+1+2”模式体现了两大特色鲜明的导向:

首先,该模式体现了高考改革打破文理分科、增加学生选择的基本方向。虽然“3+1+2”模式提供的12种组合少于浙江省“7选3”模式提供的35种组合,但在基本方向上与浙江省是一致的。

其次,该模式肯定了物理、历史两门科目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这两大类方向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这体现了高中教育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也有利于物理学科选考人数的保证。

但是,笔者对学生在“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只能“2选1”的规定有不同看法。

首先,它仍然用“文理科”思路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打破文理分科后,高中生的志愿仍然要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两大方向中选择。

其次,它与高考改革“贯通文理”的大方向并不十分契合。高考改革打破文理分科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生文理素养贯通,而“物史2选1”的规定,偏偏在同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和历史之间树立了一道高墙。

诚然,高考改革先行省份中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问题应该充分重视并设法解决,但未来的中国同样很需要人文社科教育的发展和人文社科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国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还是中国“走出去”过程中对软实力建设的需要,都意味着人文社科将承担十分重要的责任。

以中国电影为例。近几年以《战狼2》《流浪地球》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国产电影制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内票房也获得丰收。但是对我们这么一个大国来说,优秀电影数量还是太少。这一方面离不开电影工业水平的提升,但另一方面,需要大量具有更高人文社科水平,且能汇通文理科素养的人才来向国内和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在研究打破文理科之后如何保障、加强物理学科这一问题时,应该努力让物史之间乃至文理之间实现“共赢发展”,而非以“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8省方案中“物史2选1”的规定值得商榷。

而要实现物史之间乃至文理之间的“共赢发展”,笔者认为更长远的解决之道还是应从教学、考试这两方面来着手。

从教学方面来说,无论是物理还是历史,都应该顺应课改精神,进一步重视培育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除了掌握学科知识、解决学科问题之外,再多一些对世界、社会本质与原理的了解和体验,以提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让学生无论文理取向皆学有所得,方能促进文理真正贯通。

从考试方面来说,无论是物理还是历史,除了对试卷整体难度进行把控以外,更要在考试区分度上下功夫。既要让本学科的“精英学霸”能有登顶折桂的巅峰体验,也要让中等学生被适当拉开成绩差距时不至于感到“望尘莫及”,还要让较弱势学生“考有所得”而不至于感到“劳而无获”。

总之,通过保障措施以加强物理学科固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从教学、考试两个方面加强教科研,让相关课程都能让学生更愿意选、敢于选,方能在促进“贯通文理”的高考改革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8-16/xw_5687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