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何要引进生活经验

网友投稿  2019-06-28 08:08:08  互联网


□临海市大田中心校方家弄小学 郑志立

新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重新定位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上。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早期的科学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利用所学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生的认知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他们来说,科学知识相对深奥与抽象。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其探索兴趣,有利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与重难点的突破,降低学习难度,做到多学科知识的有效渗透。

以下是笔者对于将生活经验引进小学科学教学作用的详细阐述。

一、科学教学中引进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新课程标准重新规划整合了小学科学课程内容,课程主要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4个领域。如何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有机融合,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光和影》时,教师先表演手影戏,之后,尝试让学生也表演手影戏。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奇妙的影子是怎么产生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影子吗?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把生活中的一个小游戏引进课堂后,学生有了动手的机会和思考、探索的素材,从而在实践中得出影子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光源、遮挡物、屏。随着游戏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影子的大小、方向与光源、遮挡物、屏三者位置的关系。没有了教条式的说教,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思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不少科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分享,学到了一些美术与人文知识。

再如,在教学《水的三态变化》时,教师在课堂上表演了一个“隔杯引水”的小魔术。

师:这是一个完整无缺的杯子,今天老师要隔空把杯中的水引到杯外来,同学们信不信?

教师先用纸巾擦了擦杯子的外壁,证明外壁是干的。然后往杯中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冰水,盖上盖子。过了一会儿,杯子的外壁就挂满了水珠。当学生满脸疑惑时,教师告诉学生:“老师其实没魔力,也不会魔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相信大家通过认真学习,就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了。”把生活中极普通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现象,搬进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动力。

二、科学教学中引进生活经验利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与重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其学习能力,尤其需要教师把日常生活经验引进科学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积极思维。

例如,在《杠杆的科学》教学时,笔者做了如下设计:保安叔叔想将学校门口的一块大石头搬走,但徒手搬不动。于是,笔者让学生一起想办法,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能给人们带来便利的机械装置”。之后,笔者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用一根撬棍轻松把大石块搬走”的视频,引出了“杠杆”的概念,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对新知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笔者与学生一起认识了杠杆重要的三个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并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杠杆的三个点,判断一些常见的机械是否是杠杆。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学会了大胆猜测、小心求证、认真观察分析的科学思想。

三、科学教学中引进生活经验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

活动探究结束,不是教学活动的终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

例如,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结束后,笔者让学生观察一个普通的生活现象:将一个装满水的热水瓶倒出一杯水后,把瓶塞塞紧,发现瓶塞会跳出来或发出吱吱的声音。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明白是气体受热膨胀所致。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可以让瓶塞跳得更高,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再一次引向深入。

在教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回家找一个玻璃瓶,尝试新的用法,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把与学生所学科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和经验带进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动手能力。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8-16/xw_5697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