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至,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暑期安全教育、合理布置暑假作业、开展多样活动、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工作做出一系列具体部署。《通知》要求合理布置暑假作业,学校要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由学科组、年级组集体研究布置学生暑假作业。鼓励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要求家长完成的作业,是指直接布置给家长的作业,如要求家长每天给孩子听写英语单词,检查孩子每门功课完成情况等;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则是难度较大,孩子独立完成不了,家长不得不“代劳”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作业。教育部做出以上要求,是想扭转中小学拍脑袋布置作业,既增加学生负担,又增加家长焦虑的现象,以让每个学生能度过有意义的假期生活,而不是整个假期生活就围着作业转。
这不仅需要学校贯彻落实,也需要家长转变观念,不能整个假期就盯着孩子学习,包括对学校布置的探究性作业,家长不能认为这无关提高学习成绩,于是主动“包办代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即便学校没有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家长也很可能主动代劳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并给孩子找能提高成绩的作业,监督孩子必须完成。
近年来的每个假期,都会有家长针对学校给学生布置的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吐槽”。意见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家长配合,甚至全家出动,而不是学生自己就可独立完成;二是对学校布置的活动性、实践性作业,家长认为太浪费时间。前一方面意见,源于学校布置作业不科学,迫使家长必须代劳;后一方面意见,则是家长的问题,对于非纸质的活动性、实践性作业,家长并不重视,这类在学校看来是创新的作业,在现实中经常被学生、家长走过场应付。
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都认真对待假期作业创新。对学校来说,创新作业不能拍脑袋,要从作业的意义、完成作业需要的资源、作业具体的过程,以及对作业的评价等方面对作业进行论证、设计。比如,给学生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学校应该强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和体验,而不是要求学生交一份报告,或者做一份小报,这种过于强调“成果”的社会实践作业,就可能催生家长包办代替,甚至到网上去购买作业、买盖章社会实践报告。
让孩子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从根本上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才能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假期也随之成为发展个性和兴趣的最美时光。
作者:熊丙奇
《北京青年报》2019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