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太圣
自教育部出台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简称“五唯”)的专项行动计划以来,业界一直对此高度关注。教师考核评价改革是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难点问题,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清理“五唯”,指向的是革除现行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中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而最终实现高校体制的深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机制。
要想在清理“五唯”上真正有所突破,先要了解其成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上要求高校与教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关注绩效等的声音多了起来。在这样的评价导向中,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质量被“数字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心自己发表的国际期刊的篇数,或是产学研发的件数,绩效评价使得本来内涵丰富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一套标准化的指标;教育实践异化为一连串的达标游戏;教师的工作实践与成果均被化约为一串数字。
要扭转这样的导向,更为有效地开展清理“五唯”行动,首先要增进对高校教师的信任。以评促改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找不足”的教师评价方式也会给教师带来羞耻感,让其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不被信任的。同时,评估需要将教师的工作透明化,也会破坏教师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还会进一步导致对审计和监督的要求更高。从管理的角度上看,需要给高校教师留下足够的空间,鼓励同行之间的交流,并以欣赏探究的眼光看待教师。
其次,要实施增能式教师评价。增能式评估不是评估一个组织的战略并提供评估“报告”,而是通过评估自己的战略来指导个人和组织,向他们提供进行此类评估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更具建设性。在进行增能式评估的过程中,要注重包容、对话和协商,尤其注重让教师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通过训练、促进、提倡、阐明等维度,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育活动进行反思。
此外,还要树立多元学术观。学术除了指专业的科学研究之外,还应该包括探究、整合、应用知识与传播知识等方面。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确立教学学术理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教师教学学术发展能力”。文件同时也对师德、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教师发展等领域的评价工作给出了指导意见。认真学习和执行该指导意见,有助于化解长期以来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
最后,要加强学术界自身的反思。根据组织行为学的原理,高校教师的行为是由外在的系统与自身个性交互作用而成,正如学术失当行为不能完全归于教师个体一样,若期望教师在其工作中表现优异,也不能完全依赖外在的制度和要求。在这方面,高校要“眼光向内”,关心自身的组织文化建设,强化教师群体在道德上的自律意识。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