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三七市镇胜利小学 王海达
如今的学生身体素质堪忧,学校体育课显得更为重要,但农村学校还存在着一些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训练前不做准备活动的现象。
具体来说就是“放羊式”教学,整堂课没有周密的安排和充分的准备,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投入大运动量。一些学生平时运动量过小,突如其来的大运动量导致手脚扭伤,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未能真正实现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为改变这种现状,体育教师首先要对课前准备活动有充分认识。体育课上,学生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运动状态,准备活动动作幅度由小至大,能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尽快地适应,避免受伤。
比赛、训练、上体育课前,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也总是带领大家先跑跑步、做做操,活动活动全身各部位。这些准备活动能预先提高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使得学生进入激烈比赛或锻炼时,内脏器官能较快地和肌肉活动相配合,使身体各部位更灵活,人体能迅速发挥最大能力,提高运动成绩,同时预防和减少活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一般的准备活动有三种:
1.课堂常规练习:包括列队练习、变化形式的慢跑、运动量较小的游戏,作用是激发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与体育无关的杂念,迅速投入课堂学习。
2.一般性准备活动:徒手操和舞蹈,要求动作规范、节奏感强,身体各部位都要照顾到,使学生具备良好体姿,促进其身体发育,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3.专门性准备活动:持器械或徒手模仿练习,包括完整技术动作或分解动作,以及重要环节的重复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规定内容进行教学比赛,为学生准确掌握技术动作创造条件。
与之相对的,体育活动之后的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促使体力恢复的措施,它使人体由紧张运动状态更好地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在整理活动中,人体活动强度逐渐下降,生理机能水平逐渐平稳,心跳呼吸减慢,肌肉血管收缩,内脏器官舒张……这些均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加速消除乳酸,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
一般说来,准备活动是正式活动的保障,整理活动又是正式活动的自然延续,但活动强度及活动量要比准备活动小得多。
运动结束后,若马上静止下来不动,肌肉便失去对血液的节律性收缩挤压作用,因而回流到心脏的血量减少,相应地从心脏输出的血液也减少,容易造成暂时性脑缺血而产生头晕、胸闷、恶心等不良感觉。整理活动使呼吸与血液循环畅通,组织器官的养料及氧气供应充足,代谢产物消化也快,有利于消除疲劳。
因此,整理活动并不是多余的体力消耗。
那么,怎样做整理活动呢?由于运动项目繁多,加上每个人的运动水平不同,整理活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一般说来,整理活动是最后一个运动内容的自然延续,比如采用“放松慢跑—自由走—徒手操”。活动强度应渐次减少,注意肌肉放松,还要加深呼吸,才有利于身体恢复。
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内容应全面、丰富,既有一般练习,也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练习;既有徒手操,也有器械操;既有原地活动,也有行进间活动……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激发运动欲望。
活动以集体列队形式进行,可以振奋学生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