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雅
“学生的心灵非常敏感。这件小事提醒所有老师,既要讷言敏行,又要以身作则。”宁波市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学校教师陈黎黎说。“班主任也有不完美,在学生面前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虽然不能一味用歉意得到学生的理解,但是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宁波市洪塘中学教师戴达飞给出了自己的观点。8月27日下午,宁波市江北区教师师德培训论坛上,案例“班主任不经意的行为”一出就引发热烈讨论,教师们不仅结合自身专业和教学经验提出观点,还将近期的培训内容融入案例分析,对如何树立良好师德师风进行了更深层思考。
本次论坛由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国教师研修网共同策划组织,是2019年上半年江北区初中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专项培训环节之一。参与讨论的教师代表来自江北区16所学校。论坛形式涵盖案例讨论、微讲座、主题报告等。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秘书长何康主持论坛,对教师们的观点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以微讲座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教学心得。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推荐的5名教师代表还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师德故事。
论坛的研讨案例由各学校提交,经教育专家遴选,最终确定3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入围。主办方希望用丰富的培训形式和贴近教学一线的案例,让参训教师深入理解各类师德与相关教育法规政策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依法执教,在一言一行中践行师德,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聚焦师德师风
探索混合研修新模式
师德师风是教师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教育要立德树人,提升教师自身师德师风水平是当务之急。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激活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长期以来,宁波市江北区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江北区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的相关培训一直在持续,并探索出了富有成效的培训模式。江北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陆依布介绍:“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接触过的教学理念和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被教育教学一线的个人经验所取代。我们希望教师在自我提高方面不陷入自我经验的封闭循环,希望在教学经验之外给教师多一些师德师风方面的指点,让他们的教育教学更有行动力和底蕴,这是我们举办这次培训的初衷。”
培训采用师德实践为核心、线下研修为基础、网络研修为支撑的混合研修模式,共30学时。其中18学时为网络研修,包括教师专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专家讲座与案例故事等课程;4学时的师德实践需要教师们完成一篇微评议、一篇校园安全事故评析、一篇微报告;8学时采取线下集中研修。
混合研修的模式充分考虑了教师岗位的特殊性,避免了连续培训模式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学习自由度,也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和反思。混合研修不局限于线上线下的简单相加,而是让学习形式更多样化,包括专家的大型讲座、微讲座、教师研讨和实践活动等。培训中探讨的话题和案例全部来自教学一线,内容鲜活,极大地调动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研讨模式也符合新课改的大方向,因为课堂教学在不断推进研讨的模式,所以我们希望培训的形式能够跟得上这种趋势,这也是我们在培训筹备期同中国教师研修网共同讨论的成果。”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陈红介绍。
遵循教育规律
提升教师爱的能力
爱是教育的基础,师德不只是师爱,更需要教师有爱的能力,让这份情怀更有意义。越来越多的校园事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毋庸置疑,但由于能力欠缺,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不够专业,反而有可能伤害学生和自己。过去那种汗水加时间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仅凭一腔热情也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谈到如何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时,陈红认为:“教育是有规律可寻的,也是需要科学支撑的,我们的培训就是要创造教师们聚在一起的机会,通过专家引领、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去探究和提炼一些科学的方法,希望能够让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有质的提高,并希望这种提高是高效的。”在陈红看来,教师彼此之间传授经验是一种学习方式,但另一方面需要跨行业的专家来分享经验,让教师意识到自己有进步空间,才有动力进行自我提升。
8月26日,中国教师研修网还联合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主题为“校园安全与法规”“师德修养”的讲座。教师们纷纷表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宁波市惠贞书院教师蔡斌峰说:“课堂上‘情理法’‘法理情’的讨论对我的触动很大,现场提问时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之前从未想到去分析师生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教师张冰雨在培训后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培养灵魂健全的人。”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是选择了更高的道德操守要求。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江北区通过研修模式的不断探索,让更多教师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示范者,成为学生的行为表率。正如宁波市孔浦中学教师王莹在总结中所言:“师德培训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未来将以好好做一个人的要求去做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